- 出處:雲語書摘期數:346期2019年8月
雲語書摘 菩薩法修行應有的認識
本師世尊於娑羅雙樹間將入涅槃時,曾諄諄告誡諸弟子說:「汝等比丘,於我滅後,當珍重尊敬波羅提木叉,如闇遇明,貧人得寶,當知此則是汝等大師,若我住世,無異此也。」
- 出處:雲語書摘期數:345期2019年7月
雲語書摘 菩薩法修行應有的認識
「有人罵老拙,老拙只說好,有人打老拙,老拙自睡倒,涕唾在面上,隨他自乾了。」
- 出處:雲語書摘期數:344期2019年6月
雲語書摘 菩薩法修行應有的認識
波羅蜜是梵語,大別有三種譯義,一為「事究竟」,二為「到彼岸」,三為「度無極」
- 出處:應佛之印期數:336期2018年9月
楞嚴探秘十之六
是人,終會老去;這是個感傷的話題,可是在這憂傷的氛圍中,佛陀卻有辦法把我們帶到智慧的領域
- 出處:應佛之印期數:335期2018年8月
楞嚴探秘十之五
憍陳那說,我是了解到「客塵」二字,在修行當中抓住「客塵」這二字,一切外界的東西都是個客塵,修行當中我抓住這個,最後得到了修行上的一個證驗。
- 出處:應佛之印期數:334期2018年7月
楞嚴探秘十之四
我們都是有生相才有忍相,都是在生忍,強迫忍啊,忍不了就爆炸了,如何進入到法忍?而且是無生法忍!
- 出處:應佛之印期數:333期2018年6月
楞嚴探秘十之三
佛陀對阿難說:我不是要訓你「執著的非是真心」,而是你不知道心的本體是什麼,但只要你對心仔細的去揣摩一下。
- 出處:應佛之印期數:332期2018年5月
楞嚴探秘十之二
「阿難言:如來現今徵心所在!而我以心推窮尋逐,即能推者,我將為心。」
- 出處:應佛之印期數:331期2018年4月
楞嚴探秘十之一
簡單來講,就是「惑、業、苦」的一種輪相,不離這個「惑、業、苦」,那惡叉聚,剛好三個果子相連,中文翻出來就是「惡叉聚」,剛好用惡叉聚形容惑業苦
- 出處:應佛之印期數:330期2018年2、3月
楞嚴探秘九之五
不知道「無著」是一種心境上的修養,佛陀跟大弟子說無著,他就認為是無著,實則心境天差地別
- 出處:應佛之印期數:329期2018年1月
楞嚴探秘九之四
「你那個覺了能知之心,如果有個實體存在的話,那麼是一個體?還是很多個體?好比你身上的感覺,是全身都有呢?還是並不遍佈於全身?」
- 出處:應佛之印期數:328期2017年12月
楞嚴探秘九之三
可是「色受想行識」是不是實在的東西?都是空的!都是虛無的,只是一個緣相!《圓覺經》裡面不是講嗎?「似有緣相,假名為心」!
- 出處:應佛之印期數:325期2017年9月
楞嚴探秘八之四
為什麼古大德有人說,《大佛頂首楞嚴經》是將來最早消失的一部經?這部經太艱深了,光講一個七處徵心就很難,但是很耐人思惟,訓練思考
- 出處:應佛之印期數:324期2017年8月
楞嚴探秘八之三
前面佛陀說,你要直心回答我!等阿難直心回答的時候,佛陀才可以針對他的情況,順勢提撥,一點一滴追究下去,阿難才能看得到自己真心、源頭所在!
- 出處:應佛之印期數:322期2017年6月
楞嚴探秘八之一
他們兩人都是阿羅漢,被佛陀提醒後,須菩提就改變了,但大迦葉,他還是照原來的作法去做,因為他是苦行,他的特色就是苦行僧,「頭陀第一」
- 出處:應佛之印期數:321期2017年5月
楞嚴探秘七之四
慈悲的佛陀不給他難堪,只慈祥和藹地對他說:「你長久以來一直飲邪見之毒,我現在要幫你把邪見逼出來。」
- 出處:應佛之印期數:319期2017年3月
楞嚴探秘七之二
好比在修行的路上,你執著那個修行,就是個有為法,它會顯現種種的現象,變成你修行上的障礙,如果變成一種執著的話,它就成了解脫的障礙
- 出處:應佛之印期數:318期2017年1、2月
楞嚴探秘七之一
「阿難已知,如來世尊訶須菩提及大迦葉,為阿羅漢,心不均平;欽仰如來,開闡無遮,度諸疑謗」
- 出處:應佛之印期數:317期2016年12月
楞嚴探秘六之四
就好像佛陀的缽,有一次佛陀吃完飯讓羅睺羅洗缽,結果一不小心碰成五條裂縫,佛陀就預言說「將來佛門的戒會分為五家」
- 出處:應佛之印期數:315期2016年10月
楞嚴探秘六之二
當佛陀般涅槃的時候,阿難問:佛陀入滅之後,他們的修行,以後沒有人指點了,那應該怎麼辦?平常的修行要把握住什麼?佛陀說「依四念處而住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