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出處:衲衣下的故事期數:307期2016年1月
畫上生命最後的一頁
在海倫娜的內心世界裡,自學習佛法以後,一直追隨著佛陀自利利他的精神,懷著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的願力,不斷無窮盡地付出,秉承著佛陀偉大的精神,展露於現實的世界裡,照亮每一個角落,給人帶來一片光明,也就是她的力量來源。
- 出處:衲衣下的故事期數:307期2016年1月
談莊子的寓言故事“朝三暮四”
《莊子》一書有許多是用寓言故事、聖哲之言和荒誕之語來表達深刻的哲理,讀起來十分有趣;多則寓言故事皆能激盪出新的思維以及新的領悟。有一則寓言故事是這樣的:
- 出處:佛研院園地期數:307期2016年1月
慈悲
如果要幫助他人拔苦,首先要認識,要了解到這個人有什麼苦?為什麼苦?要怎樣他才可以不苦,這都要有智慧才行。
- 出處:文章轉載期數:307期2016年1月
極短篇/不一樣的德國旅館
阿斯干酒店建於1900年代,五層樓高,是柏林最豪華的酒店之一。卡夫卡在1923年40歲時住進這家旅館寫小說,1924年去世。第二次世界大戰這幢大樓倖免於盟軍轟炸,但戰後,旅館只剩下一層樓,其他都改成公寓。
- 出處:徵文廣場期數:307期2016年1月
跨越恐懼的藩籬
生活中,人們常會因為缺乏某些知識經驗而對新的事物不敢去嘗試、學習,一方面或許是怕事情做得不好會惹來負面的批評或出糗;一方面也可能是對自己的能力沒有信心,想著一定會做不好此事。
- 出處:徵文廣場期數:307期2016年1月
禪修營與我
三天的時間很快過去,一連串精心設計的禪修課程,讓初學者能了解禪的真正意義,也讓長年修學者再一次領略禪的妙諦。
- 出處:徵文廣場期數:307期2016年1月
「禪修營」有感
就如同 雲老禪師曾提示我們-要以「讀」的態度來面對周圍的事物,即使是小事-,我想在生活中若能學習此番的態度,於人生旅程中,將會有豐盛的收穫。
- 出處:徵文廣場期數:307期2016年1月
吉他的靈魂
我們常說「相由心生」,意念中有它,它就存在;心裡想他,他就會出現。從那位氣質非凡的音樂家和他奏出的美妙音符中,我看到了老和尚的影子!
老人家演奏的妙音襌意,在體用相境中,「抓住了就是你的,否則當面錯過!」抓不抓得住?抓住了什麼?端賴有心或無心!誰是有心人呢?
- 出處:徵文廣場期數:307期2016年1月
冥王星三部曲之三「高度。角度。計時器」
我們在千佛山學佛,見過老和尚的示現,目標當然不會僅止於「做個寬宏大量的凡夫」。雖然每個人的高度不同,但只要親近他老人家,都會感受到他和自己站在同樣的高度,而從融洽的氣氛中,心悅誠服地受教、獲益。
- 出處:徵文廣場期數:303期2015年9月
大方佛華嚴經淺釋 如來名號品第七
問:「何謂秘密?」
答:「蘊藏機要,不輕易示人。於密教而言:不書文字,凡諸法要,口授面與。但以秘密機宜,謂大乘菩薩法,圓教甚深,非二乘行人所能善解者。」
- 出處:佛研院園地期數:269期2012年8月刊
想一想、再想一想
人,都擁有一種特質,就是當聽見好聽的話,心中便會歡喜;但是對於不好聽的言語,立即的反應就是會不高興,心裡頭不是滋味。可是喜歡聽好聽的話,對我們就是有利益的嗎?
- 出處:高僧傳略記期數:269期2012年8月刊
石頭和尚-希遷禪師
希遷(西元700~790),俗姓陳,廣東端州人。師的母親初懷孕時,便不喜歡葷腥。師在孩提時代,與生俱來就有一份敬母,順母,衛母的德性。
- 出處:衲衣下的故事期數:269期2012年8月刊
關
關的意思,是於險要之處,或易守難攻之地,所設的界門,並派兵駐守。
- 出處:衲衣下的故事期數:269期2012年8月刊
禪和参
上弦月 月如弓
新剃眉顏柳上梢 道似千江翻天浪
月滿圓 猶明鏡
世間萬物俱圓融 鏡智大圓如虛空
- 出處:衲衣下的故事期數:269期2012年8月刊
那遠遠的雨(上)
鼓雨鈸雷,灑下的是一堆交錯的音符;可惜那意頗邪的划過,不是令人驚駭的閃電,而是一些令人防不勝防的陷阱。(雲老禪師的”思路”)
- 出處:衲衣下的故事期數:269期2012年8月刊
每逢法會期間
記得剛來菩提寺時,從佛研院的行堂做起,凡遇法會,學生個自負責的工作已安排好,從年初到年尾的法會大小約十來次,真的是體會出行堂職事的重要性,爾後進入常住擔當的職務更是不能馬虎
- 出處:活動報導期數:269期2012年8月刊
結夏安居的迴響
佛制九十日安居,立「前、中、後」三期,設前夏日為「安」,中夏日為「養」,後夏日為「居」。所謂「安、養、居」是標明結夏的內涵
- 出處:活動報導期數:269期2012年8月刊
夏安居研讀《惠能大師》心得之一
結夏安居期間,住持和尚尼如念法師帶領大眾師一起研討師父著作《惠能大師》,其中,討論有關如來禪與祖師禪如何界說?
- 出處:活動報導期數:269期2012年8月刊
淺談六祖惠能大師的「自性」說
禪宗六祖惠能大師,在五祖半夜三更,為其解說『金剛經』開悟時,感嘆說:「何期自性本自清淨!何期自性本不生滅!何期自性本無動搖!何期自性能生萬法!」
- 出處:活動報導期數:269期2012年8月刊
茶湯因緣.無盡的茶幸福
一學期的茶道班,學員已從中玩味出茶文化及生活美學的真味,由品茶的意境,開展出層層的審美情趣、幽境雅韻。彷彿朗然溫潤的自我淘洗;彷彿細雨浥塵,回向自身的千古逸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