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出處:紅塵甘露期數:270期2012年9月刊
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- 如來現相品第二
佛身隨應示現,光明之相,即使於十方剎土,種種差別,形相不一;於諸廣大剎土,無量無際,珠網覆蓋,形色各異;於其間,一一佛剎,處處道場,眾會雲集,放大光明,充滿無邊法界。
- 出處:紅塵甘露期數:270期2012年9月刊
百法 ─心法有法(十)
講「無慚」、「無愧」大家可能會想到“善位”中的「慚」、「愧」,這裡是「無慚」、「無愧」,於文字上,我們很容易分辨,有「慚」、有「愧」是善的現象,所以屬於“善位”
- 出處:佛研院園地期數:270期2012年9月刊
善根與功德(下)
願力,要能做得到,而且的確可以達到饒益性,就是讓別人得到利益,那才算是功德。
- 出處:紅塵甘露期數:272期2012年11月刊
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- 普賢三昩品第三
果位中賢聖,凡所有身相,悉應眾生心,猶若虛空,無礙自在,不同於凡俗,僅依真實而現;而且,所現身相,安住大願之地,無國土之分,普及於一切。
- 出處:紅塵甘露期數:272期2012年11月刊
唯識法相學17-百法-不定位(十二)
”。“悔”是做完事以後產生的現象,常有一句話:人都只有後悔,沒有前思!意思就是等到事情發生以後才來後悔,事情未發生之前都不會好好的想一想!
- 出處:佛研院園地期數:272期2012年11月刊
色與空(中)
要談一個完整的佛法,必須要談“體、用、相、境”,這四個少一個都不是佛法!
- 出處:紅塵甘露期數:273期2012年12月刊
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-世界成就品第四
爾時,普賢菩薩摩訶薩,以佛神力,徧觀察一切世界海,一切眾生海,一切諸佛海,一切法界海,一切眾生業海,一切眾生根欲海
- 出處:紅塵甘露期數:273期2012年12月刊
唯識法相學18-百法──色法(十三)
有很多人可能會認為:明明是六根六塵,為什麼卻談五根五塵?那就要先瞭解色法形成的順序,是從色塵到法塵而後才有色法,絕不是六根接觸六塵就完成了。
- 出處:紅塵甘露期數:273期2012年12月刊
禪行者須知
禪之弊病,往往發生於行、住、坐、臥等威儀中;有的自作,有的承襲,大約不外「理、事」二途
- 出處:佛研院園地期數:273期2012年12月刊
色與空(下)
以談完整的佛法,先瞭解“體、用、相、境”,頭一個就是自己的我
- 出處:紅塵甘露期數:271期2012年10月刊
大方廣佛華嚴經-普賢三昩品第三
爾時,普賢菩薩摩訶薩,於如來前,坐蓮華藏師子之座,承佛神力,入於三昩;
- 出處:紅塵甘露期數:271期2012年10月刊
唯識法相學16百法—心所有法十一
“念”是意念的念。失念跟散亂一不小心會以為就是一個,其實失念是空亡,沒有內容;而散亂的本身是有內容的,只是這種內容很凌亂,二者不同的地方要分清楚!
- 出處:紅塵甘露期數:271期2012年10月刊
禪與大自然
青山不礙白雲飛,但說禪的自在無礙,未入禪的堂奧;若說翠竹黃花,山河大地,甚至日月星辰,是否?
- 出處:佛研院園地期數:271期2012年10月刊
色與空(上)
不管是十大學派也好,甚至於談到學術理論,法的學習或者熏習,都是基本條件,這基本概念如果能夠把握好,幾乎所有的問題都很容易理解。
- 出處:紅塵甘露期數:274期2013年1-2月合刊
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-世界成就品第四
諸佛子!略說世界海、有此十事,若廣說者,與世界海微塵數等,過去、現在、未來諸佛,已說、現說、當說
- 出處:紅塵甘露期數:274期2013年1-2月合刊
唯識法相學19 - 能與所的關係
唯識學談到能所關係,往往都會當成“唯識”,而不是“識而後唯”。
- 出處:紅塵甘露期數:274期2013年1-2月合刊
禪病多魔事
魔、梵語魔羅或抹洛:意謂障礙、擾亂、破壞,甚至奪命。於欲界係他化自在天 ,即欲界第六天,其魔王名波旬。
- 出處:佛研院園地期數:274期2013年1-2月合刊
如何才是出家人(上)
今天來跟大家談一些出家本身的事,以前在大陸,包括現在在台灣,人常說「出家三天佛在眼前,出家三年佛上西天」
- 出處:紅塵甘露期數:275期2013年3月刊
大方佛華嚴淺釋-世界成就品第四
諸佛子!略說世界海、有此十事,若廣說者,與世界海微塵數等,過去、現在、未來諸佛,已說、現說
- 出處:紅塵甘露期數:275期2013年3月刊
唯識法相學20-心不相應行法(一)
如果畫裡有山,可能是阿里山、玉山或者其他的山,不一定是哪裡的山,肯定就是把山搬到這幅畫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