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出處:紅塵甘露期數:314期2016年9月
314期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
志樂佛功德 其心永不退
住於清涼慧 如是業應作
一切威儀中 常念佛功德
晝夜無暫斷 如是業應作
- 出處:紅塵甘露期數:314期2016年9月
唯識法相學59緣起釋義
唯識學談十二因緣,雖然在基礎上沒有捨棄這個,但在法相上的了別,往往跟其他學派的說法差別很大
- 出處:紅塵甘露期數:314期2016年9月
佛法要義 認識善惡
這裡為什麼不談無記呢?因為善是肯定的,惡也是肯定的,這種善與惡不能肯定的就是無記;所以無記可以不用一個課程談
- 出處:紅塵甘露期數:313期2016年8月
圓覺之道第三十二集(上)
禪那的涵義早期與後期的翻譯不同,早期稱為“思惟修”、“功德叢林”,後期稱為“靜慮”。其實以禪那的本意來講,包含了這三者
- 出處:紅塵甘露期數:313期2016年8月
313期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
或見師子吼 殊勝無比身
示現最後生 所說無非實
或有見出家 解脫一切縛
修治諸佛行 常樂觀寂滅
- 出處:紅塵甘露期數:313期2016年8月
唯識法相學58五蘊究竟(二)
如果只在“色受”上打轉,不進入“想”的話,等於一大堆聚沫,而這些聚沫是不同的水泡形成的,如此而已。好像煩惱就像一堆聚沫,但是“煩惱什麼”才是不同的水泡
- 出處:紅塵甘露期數:313期2016年8月
佛法要義 淨法熏習
談淨法,也就是怎麼樣清淨業所生起的一些習氣,一些果報的現象,然後用道的方式以得到解脫,這才是談「因業說染法,以道來說淨法」,必須先辨別的。
- 出處:紅塵甘露期數:312期2016年7月
圓覺之道第三十一集(下)
“幻”是不實在的,但是我們能用自我意識去說嗎?因為明明看到了是一個有的現象、一個存在的現象,卻硬要把它當成是虛幻的現象,在“等持”上就說不過去
- 出處:紅塵甘露期數:312期2016年7月
312期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
問:「文殊菩薩乃七佛之師,當本事佛,其如來名、及其佛國云何?」
答:「佛名不動智如來,其國名金色世界,即文殊菩薩之淨土世界。」
- 出處:紅塵甘露期數:312期2016年7月
唯識法相學57五蘊究竟(一)
一般的說法與唯識學從法相上做唯識分析是有差別的。現在談五蘊究竟,就是從法相上去認識之後,才做肯定
- 出處:紅塵甘露期數:312期2016年7月
佛法要義 熏習(三)妄心、妄境界
心念與意念最大的不同在哪裡?心念是一個想,或講思想,經過「思」在「想」中間去思考,起的這種念叫做心念。意念是什麼呢?是因為根塵相接觸產生的分別,所以意念是分別
- 出處:紅塵甘露期數:311期2016年6月
圓覺之道第三十一集 (上)
繼續介紹《圓覺之道》,上一節談“奢摩他”,現在談“三摩缽提”。“三摩缽提”的涵義有好幾種,大體上是依於顯教與密教的差別;以顯教而言,稱為“等持”,或是“正當去維護”的一種方法。
- 出處:紅塵甘露期數:311期2016年6月
311期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
問:「云何閻浮提?」答:「即南贍部洲,位於須彌山南方;即人世間所謂紅塵世界,是吾人類及其他有情,非情,無情眾生之住處。」
- 出處:紅塵甘露期數:311期2016年6月
唯識法相學56五蘊識變(四)
不動以滅而言,是否“生”不起了?其實“不動滅無為”於生還是起,還有生的現象,不表示“生”已不起、滅已滅,完成了“不動”,所以不能照文字解釋
- 出處:紅塵甘露期數:311期2016年6月
佛法要義 熏習(二)煩惱、無明
用白話來說,愈想愈難過、愈想愈生氣,此中有一段時間,從小到多、到大,慢慢累積起來,就是一種熏習的現象。
- 出處:紅塵甘露期數:310期2016年5月
圓覺之道第三十集(下)
“奢摩他”翻成中文就是 “止”,為什麼我說是“靜止”?因為必須先要具備靜的條件才能止!
- 出處:紅塵甘露期數:310期2016年5月
310期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
是世界眾生,滅苦之因,覺知惡作不可積集,亦不可得,唯伽陀妙藥,可以嚴淨!
- 出處:紅塵甘露期數:310期2016年5月
唯識法相學55五蘊識變(三)
“非擇滅無為”如果以白話來講,是因為不同於擇滅無為,所以叫做非擇滅無為。究竟它是什麼樣的內容呢?
- 出處:紅塵甘露期數:310期2016年5月
佛法要義 熏習(一)名言、色識
談熏習,不能只擺在道的上面,熏習是以業做為基礎,然後涉及道的問題。
- 出處:紅塵甘露期數:309期2016年4月
圓覺之道第三十集(上)
前一段談到有關一些道理方法、知識經驗的問題,也談了從緣起到結果,中間的過程必須要具備修養,才能敢於面對問題、化解問題。所以這裡談修養也提出三個,第一個是“奢摩他”。“奢摩他”,中文最簡單的解釋就是“靜止”,譬如靜坐就是靜靜的坐著;談“止”要用什麼觀念去看?它不是停止,而是一些意念、心念、思想,不管是正面、負面的都要集合起來,單獨成為一個重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