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文:潛出處:212期 2007年 3月刊
心的奧秘
佛法中說:人除了色身之外,還有法身,色身乃各種不同物質所組合成,人人皆有;法身則指精神層面所展現出來的內涵,依修養而成就。
- 文:潛出處:210期 2006年 12月刊
攝受與折伏 - 菩薩教化眾生的兩種方法
攝受與折伏二法,為菩薩弘揚佛陀教法,在接引、利樂眾生時所行的善巧方便之法。
- 文:潛出處:206期 2006年 8月刊
學佛不能只是依賴
大多數的人的心態像是一個需要別人照顧與呵護的孩子,總是以依賴的方式向他人尋求想要的,但往往所得卻是非己所求。下面的故事是一則值得思考的譬喻:
- 文:潛出處:220期 2007年 11月刊
無明令「我」輪迴生死
老子曰:「吾有大患,為吾有身。」人為了色身的緣故,自然有財色名食睡等五欲的需求,只因過度的貪求,以至陷於強取豪奪、憂懼苦惱中卻不知如何出離!
- 文:潛出處:202期2006年4月刊
要問為什麼?
師父教授了我們許多的道理方法,其中,讓我印象深刻之一的一句是:「什麼是佛法?就是探討一連串為什麼的道理方法,是化解一連串為什麼的道理方法。」
- 文:潛出處:204期2006年6月刊
生命的流轉
人的行為是因,所完成的就是果,因加果則是業,而人就是由許多因因果果加起來的業所完成的生命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200期2006年1.2月刊
菩提大道怎麼走? (下)
認定〝了生脫死〞為畢生追求之方向!
- 文:潛出處:222期 2008年 1、2月刊
戒律 - 修行者極為重要之根本法
「戒律」之說,往往統合一詞,在佛典中不見其定義。
- 文:潛出處:224期 2008年 4月刊
孝在知恩
孝,具有善、畜、好、養等多種意義。
- 文:潛出處:226期 2008年 6月刊
「法」在那裡呢?
「白雲深處」一書裡有「知法方能見道」一文說:「知法的所在,方能得見道的蹤跡。經典,不是依文解義,而是欲知第一勝義諦,也就是『法』在那裡?
- 文:潛出處:228期 2008年8月刊
學定是為了面對散亂
師父在「老禪師的話」一書中說:「學戒,為了防止過犯。學定,為了面對散亂。學慧,為了避免愚癡。」
- 文:潛出處:230期 2008年10月刊
語言的修養
俗有謂:我們所說的話,可以判定我們每天的遭遇
- 文:潛出處:233期 2009年1、2月合刊
莫染著是非
所謂是非,一般泛稱口舌爭論為是非,如搬弄是非、惹是為非等皆是此意。
- 文:潛出處:235期 2009年4月刊
佛法不是武器
武器,是指防禦戰鬥所用的工具。
- 文:潛出處:237期 2009年6月刊
忍的要領
忍,有容讓、耐住、堪受、忍辱、忍許、忍可、安忍等意。
- 文:潛出處:239期 2009年8月刊
知識、經驗與修養
知識,是理論上的見聞。俗稱學問是知識。
- 文:潛出處:241期 2009年10月刊
慈悲的培養
《大智度論》卷二十七:「除二邊說為中道,佛以慈為首。」又《阿育王經》卷一:「佛滅一切漏,有無比大慈悲。」所以一般來說,佛以慈悲為懷,菩薩也以慈悲為懷,其實學佛的人無不以慈悲為懷。
- 文:潛出處:243期 2009年12月刊
談願─在家與出家修行的差異
願,是指內心的願望,如心願、志願、意願等。
- 文:潛出處:245期 2010年3月刊
四諦──三轉法輪
佛陀成道後,最初演說的法,就是苦、集、滅、道四聖諦法,並且前後以三種不同的方式開示法要,所以有三轉法輪之說。
- 文:潛出處:247期 2010年5月刊
非常的教化--家風
培養一個非常的人,荷擔非常的事業,必須運用非常的手段,纔能圓成非常的結果;也就是對於無量無邊的眾生,貢獻無窮饒益的功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