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文:編輯部出處:242期 2009年11月刊
管理漫談 (十四)
在管理上,學習指的是不斷累積相關的知識與經驗,以提升完成事情的能力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242期 2009年11月刊
學佛之道
在來到千佛山之前,我的生活再簡單不過了,就是一個普通的上班族,薪水待遇不錯、公司也不錯,努力於工作及維持時尚的外貌、生活品味,在別人的眼裡就是時尚都會仕女吧!
- 文:編輯部出處:243期 2009年12月刊
管理學-生活與管理心得報告
白雲老禪師常說:做個出家人,天上的,要知道一半;地上的,要全知道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243期 2009年12月刊
管理漫談 (十五)
雙迴路學習是心理學家Argyris所提倡的一種學習的概念與方法,它不同於一般人常用的單迴路學習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244期 2010年1、2月合刊
管理漫談 (十七)
一般解決問題的方式,主要是採取解析的方式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244期 2010年1、2月合刊
將佛法融入生活中
來到佛研院就讀,每位同學都要領一份職事,而學生又以「行堂」工作為主,所謂「行堂」,即是在齋堂中,負責照顧大眾用齋的人員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245期 2010年3月刊
大乘起信論心得報告 - 行腳體驗
學佛要從佛法裡得到好處,才是我們學佛的大前提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245期 2010年3月刊
管理漫談 (十八)
系統學家丘吉曼指出,在理論上及技術上,我們有足夠的能力解決全球居民的食、衣、住、行的問題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246期 2010年4月刊
人際關係與說話技巧
今天跟你們談“人際關係與說話的技巧”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246期 2010年4月刊
管理漫談 (十九)
在管理領域中,有不少的學者或實務界人士提出了具有啟發性的觀點,若能多閱讀這些文章,對於增進管理的知識,也有不少的幫助。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247期 2010年5月刊
人際關係與說話技巧
說到這裡我想到另外一件事,我在千佛山這麼多年,除了有特殊的事故
- 文:編輯部出處:247期 2010年5月刊
管理漫談 (二十)
在雜誌社恕師父的規劃下,一年多來,個人嘗試以漫談的方式
- 文:編輯部出處:247期 2010年5月刊
老禪師的話‧慈悲的培養
大慈與一切眾生樂、悲名愍念眾生受五道中種種身苦心苦。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248期 2010年6月刊
人際關係與說話技巧
所以在一個團體,我們說僧團,就是出家的團體,或者講寺院裡的出家眾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249期 2010年7月刊
人際關係與說話技巧(下)
上次的「人際關係與說話技巧」只說了一半,沒講到說話技巧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250期 2010年8月刊
人際關係與說話技巧(下)
出家講“慈悲”,“慈悲”是什麼意思?“拔苦與樂”!
- 文:編輯部出處:250期 2010年8月刊
當煩惱生起時
人來到這個世上,因帶著業而來,所以,多多少少都會遇到煩惱,一般人對於煩惱的處理方式,不是逃避它,就是不去想它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250期 2010年8月刊
學佛之道
學佛就是學智慧,學習佛陀的道理方法,將佛陀的道理方法運用在現實生活中,面對人、事問題,表現智慧的修養去化解,做到圓滿且不傷害。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251期 2010年9月刊
人際關係與說話技巧(下)
人與人相處,其實無論在家、出家都一樣,溝通本來就不容易,如果講話的技巧不夠,一句好話可能變成壞話
- 文:編輯部出處:251期 2010年9月刊
佛
什麼是佛?一般人都以為佛是陳列在寺院中供人膜拜,既莊嚴又肅穆的雕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