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研院園地

    回首歲末

  • 文:編輯部出處:330期2018年2、3月
  • 「師父,您說您只有小學的程度,可是我看您讀經,裡面有很多艱澀的字,您都能讀,而且國台語都會,您是怎麼學習的呀?」

    從佛法看故事

  • 文:編輯部出處:319期2017年3月
  • 初學佛者要警惕自己,如果自己喜歡搬弄經文上的資料,自以為懂很多,毫無親證的見解、真實的體悟,僅僅只是一個理論而已,旁人看了會覺得其所言所行,對答上、境界都只是隔靴搔癢

    出家殊勝行

  • 文:編輯部出處:312期2016年7月
  • 現出家相,棄髮染衣是踏出了修行的一小步,自此不為色身外相的束縳而煩惱,省卻很多時間與空間,有更多心念專注在佛法的體驗與深入,簡單樸素的外相於日常行住坐臥時,更顯得自在灑脫

    收割

  • 文:編輯部出處:309期2016年4月
  • 農夫耕田,自插秧至收割,得花費許多心血於農田的作務上;同樣地,在常住中對於職事的學習,也得經歷過這般辛勤耕耘的過程。每當面對新職事時,對新的工作內容,常會感到惶惶然,怕未能勝任。

    九色鹿的故事

  • 文:編輯部出處:309期2016年4月
  • 一個人如果貪戀著某種東西,真的會日想夜想,很容易想出病來。無論多麼真貴的東西,也需要用正當的管道取得,才有意義。

    轉折之間

  • 文:編輯部出處:308期2016年2、3月合刊
  • 學佛因緣應是於往昔有所熏習,在接觸佛法時才有濃厚的興趣。輾轉來唸千佛山的佛學院,想是無始以來與老和尚結下的緣份,總覺得有心有所屬的親近感。

    慈悲

  • 文:編輯部出處:307期2016年1月
  • 如果要幫助他人拔苦,首先要認識,要了解到這個人有什麼苦?為什麼苦?要怎樣他才可以不苦,這都要有智慧才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