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文:編輯部出處:347期2019年9月
行腳生涯和修行:白雲老禪師的五言詩(一)
老和尚寫古詩是駕輕就熟,他寫了多少首?寫了265首,都收在《寒山真面目》這本書裡。這本書是1973年出版,距離現在多久?差不多四十六年前,接近半個世紀前出的書
- 文:編輯部出處:347期2019年9月
佛研院園地 寒山詩歌和上白下雲禪師的和詩
安貧非是道,灑脫真不憂,寧為玉碎可,赤躶也不愁;
虔心從家業,重擔荷肩頭,究詰生死苦,任它幾時休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346期2019年8月
佛研院園地 讀寒山子詩之心得
寒山在這首詩之中;苦勸世人,人生無常、時光迅速,絕難再有另一個七十年。
昔日故舊、親友早已不再往來,他們之中過世的人;最終則化為一堆塚土而已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346期2019年8月
佛研院園地 讀寒山子詩之心得
人們多注重人情世故,而忽略了精神層面的修養及怎樣去了生脫死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346期2019年8月
佛研院園地 「幸福」
如果我們只是一昧的追求自己內心想要的,不懂的自我調理,也是一種苦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346期2019年8月
佛研院園地 佛學院生活
學佛,對我而言,就是修行,修正自己的身、口、意,去習性,放下執著,知道佛所教的道理,就是要在緣境來時去行,去做,在做中覺察自己的起心動念,覺察自己是否有減滅習性,然後就是練習放下執著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345期2019年7月
佛研院園地 蓮花與持戒
「蓮藕 住污泥而不著 比喻節操 卻不可忽視 蓮子的心 偷偷的告訴我們 欲活得自在 必須是強調價值的」老禪師的話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343期2019年5月
專題演講 王維筆下的親情、詩情和禪意(五)
其實,他可能是把道家經典裡面的東西用在這邊,可是他講的道理是講佛家的道理。不可置疑,他用了道家的詞彙,但是用了詞彙不一定表示他要表達道家的理論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343期2019年5月
佛研院園地 讀《寒山子詩集淺釋》之心得
老和尚還因此念了四句偈:「衲衣裡色身,精勤法報化,一聲驚雷響,取月頭上掛」
- 文:編輯部出處:342期2019年4月
專題演講 王維筆下的親情、詩情和禪意(四)
不知香積寺,數裡入雲峰。古木無人徑,深山何處鐘?
泉聲咽危石,日色冷青松。薄暮空潭曲,安禪制毒龍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342期2019年4月
寒山詩和唱之心得分享
昔日經行處,今復七十年,故人無來往,埋在古塚間;
余今頭已白,猶守片雲山,為報後來子,何不讀古言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 341期2019年3月
專題演講 王維筆下的親情、詩情和禪意(三)
王維詩寫得好、王縉文寫得好,王維畫畫得好、王縉書法好,因為各有所長,他們不會彼此嫉妒,是良性競爭
- 文:編輯部出處:340期2019年1、2月
專題演講 王維筆下的親情、詩情和禪意(二)
王維跟他媽媽都葬在藍田別墅。當時朝廷准許王維把他的別墅捐出來做為寺院,寺名叫「清源寺」,大概過了一百年,清源寺就荒廢了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339期2018年12月
專題演講 王維筆下的親情、詩情和禪意(一)
做為儒家的臣子,他愧對國家,但是作為佛弟子,不能說有困境就自殺了,有困境是要化解的,所以我想王維內心有這種兩種思想體系的矛盾
- 文:編輯部出處:339期2018年12月
佛研院園地 學習如何與人相處
我們之間在一起的時間有多少,要好好的珍惜,我現在很多時候不會去想我站在「理」字上,儘管我是對的,而是自己放軟一點,退一步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337期2018年10月
專題演講 王維的詩歌與佛教的信仰(五)
王維沒有殉國,學佛的人看法不一樣,不會為忠於君王而自殺,他會認為要化解這困苦的處境、有侮辱要忍,所以他是做學佛的人做的事,但是在儒家的社會就要接受屈辱
- 文:編輯部出處:336期2018年9月
專題演講 王維的詩歌與佛教的信仰(四)
動的在表面,我們叫浪潮,浪一下翻了又重新生了,像我們種種發生在生活中的事,以為過去了,又出現了,這種波浪叫「諸識浪」
- 文:編輯部出處:335期2018年8月
專題演講 王維的詩歌與佛教的信仰(三)
王維當官曾有十多年非常不順,張九齡被貶他還是繼續當官,所以張少府就問他自處的問題,像我一下子就貶到那麼低的位子,人要怎麼處理自己的煩惱?對像王維你這樣學佛的人來講,你怎麼處理自己的煩惱?
- 文:編輯部出處:335期2018年8月
「老禪師的話」與生活體驗
在我進來學院念書之後,身邊有許多人當例子,我慢慢地看出來誰做得比較好,誰做得怎麼樣,慢慢地體會,去比較出來,心裡也開始生出「身為一個『人』要怎麼做才是人。」
- 文:編輯部出處:334期2018年7月
專題演講 王維的詩歌與佛教的信仰(二)
這時候惠能已經圓寂三十二年了,他的弟子神會一直在找文學大師來寫碑,終於找到王維來寫,他們二人必然長談六祖的修行和法要。這年王維就寫了〈能禪師碑〉,現在成為有關惠能的重要文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