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出處:封面底期數:383期2022年12月
千佛山雜誌2022年十二月(383期)雜誌翻頁書
請前往觀看:千佛山雜誌2022年十二月(383期)雜誌翻頁書
https://pse.is/4efhcf
- 出處:人物採訪期數:382期2022年11月
人物採訪 慈悲接引 本願前行
一次騎機車的路上看到了本願寺,心裡想著:「這是別墅還是寺院?說別墅也不像,因為主體都是圓柱的設計,圓柱是當官用的呀!」
- 出處:封面底期數:382期2022年11月
千佛山雜誌2022年十一月(382期)雜誌翻頁書
請前往觀看:千佛山雜誌2022年十一月(382期)雜誌翻頁書
https://pse.is/4mdkwq
- 出處:人物採訪期數:381期2022年10月
人物採訪 吾等皆是擺渡的過客
做你們的師父,既要像師,又要像父,更要像母親,好難!
做你們的師父,既要是僧,又要是法,更要是佛陀,好難!
- 出處:封面底期數:381期2022年10月
千佛山雜誌2022年十月(381期)雜誌翻頁書
請前往觀看:千佛山雜誌2022年十月(381期)雜誌翻頁書
https://pse.is/4j693m
- 出處:佛法看故事期數:380期2022年9月
佛法看故事 買櫝還珠
所謂「繡花枕頭」,是說虛有其表,而敗絮其中;也有人說「紅漆馬桶」者,無非告誡世人,「表與裡」如何?切勿為蠱惑,稍一不慎,吃虧上當即在眼前。
- 出處:衲衣下的故事期數:380期2022年9月
衲衣下的足跡 灑脫地走 乘願再來
祈願法師速去速回,再共圓菩提行,共證菩提道果。
- 出處:佛法與現實之間期數:380期2022年9月
佛法與現實之間 誰是老鼓手
讓我安慰的是,以前我去聽經,總要騙他說是去出差,車禍之後他知道有個慈悲的老和尚,以後也不反對我走千佛山。
- 出處:人物採訪期數:380期2022年9月
人物採訪 說故事的人
透過故事,我們不僅可以影響別人,成為一位更有效率的溝通者,甚至返觀自己,帶動氣氛,影響周遭的人。所以“說故事”是一種思惟,也是一種技巧,能激勵、說服、影響他人,更能婉轉的藉著它解決問題。
- 出處:封面底期數:380期2022年9月
千佛山雜誌2022年九月(380期)雜誌翻頁書
請前往觀看:千佛山雜誌2022年九月(380期)雜誌翻頁書
https://pse.is/4fwv9t
- 出處:佛法看故事期數:379期2022年8月
佛法看故事 五十步笑百步
「有意思!窗戶和鏡子都是玻璃做的,唯一的區別就是鏡子的玻璃上鍍了薄薄的一層銀。可是,僅僅因為多了這一丁點兒的銀,人們卻再也看不到別人,只能看到自己了。」
- 出處:佛法與現實之間期數:379期2022年8月
佛法與現實之間 寺院的管理空間規劃與其他
有說「寧在大廟睡覺,也不要在小廟辦道」,因為在大廟有很多法會活動、執事,有很多規定
- 出處:人物採訪期數:379期2022年8月
人物採訪 沉禾的故事
「人可以為知識和經驗而勞碌度日,卻不可以一直在什麼都是貧乏中,而養尊處優。」
- 出處:徵文廣場期數:379期2022年8月
公平
後來吳媽媽用兒子的賠償金成立了清寒獎學金,幫助清寒的學生完成學業,也試圖原諒小傑。小傑說,他知道失去親人的痛,因為從小到大,他眼睜睜的看著親人一個一個去世了,但他根本來不及情緒反應,因為他總擔心著接下來要怎樣活下去。而且,他始終認為說對不起是沒有用的,因為再多的對不起也喚不回失去的性命。
- 出處:封面底期數:379期2022年8月
千佛山雜誌2022年八月(379期)雜誌翻頁書
請前往觀看:千佛山雜誌2022年八月(379期)雜誌翻頁書
https://pse.is/4ddgvr
- 出處:徵文廣場期數:378期2022年7月
佛法看故事 學棋
「你們都是明智的人,知道什麼是對,什麼是不對;只要你們高興,到什麼地方去學都可以。但是,這個弟子連是非、對錯都分不清楚,如果我不教他,誰來教他?我要把他留在這裡,即使你們全部離開。」
- 出處:衲衣下的故事期數:378期2022年7月
衲衣下的足跡 窗櫺贅語
對於性格拘泥、龜毛、愛吹毛求疵的人,那條細小尾巴,肯定就是你最不願割捨,最不願放下的執著與計較,那條過不了門檻的尾巴也象徵著微細惑
- 出處:衲衣下的故事期數:378期2022年7月
衲衣下的足跡 義賣的善循環
談到是否觸犯戒律,經典有強調「專款專用」的重要性,「檀越所施物不異迴作餘用」,信眾的布施不能用於違背他本意之處,如果因此而觸犯戒律,這才是出家人要小心的
- 出處:徵文廣場期數:378期2022年7月
人物採訪 明明白白一條路 萬萬千千需努力
對《華嚴經》所云:「知諸世間,如焰如光影,如響亦如夢,如幻如變化。」有更深刻的體認
- 出處:文章轉載期數:378期2022年7月
【極短篇】智仙尼師和楊堅(下):護法皇帝
「七重周垣,百拱相持,龕室高竦,欄宇連袤。」寺院有七層牆,一百座拱門,高聳的佛殿內有龕室,屋宇欄杆連綿不斷。皇帝在七層牆的中央為智仙尼師建造一座金舍利塔,存放她的靈骨,開創了隋朝以舍利塔為佛寺中心點的建築形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