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雲老禪師

    唯識法相學44 種子問題

  • 出處:紅塵甘露期數:299期2015年5月
  • 第一個“剎那滅”:種子會發出來,但是在一剎那之間就會消失,這是什麼現象?在理論上,“眼耳鼻舌身”接觸到“色聲香味觸”,就會產生根與塵接觸的現象,是不是就能確定裡面有種子?有種子因、有什麼……?

    佛法要義 智慧(三)之2

  • 出處:紅塵甘露期數:299期2015年5月
  •  所以談四種智,為什麼要說從成所作開始起,不要從大圓鏡開始?因為太多的人談四種智一開始就說大圓鏡智,談後面認為平等、妙觀察、成所作都是多餘的。我像大圓鏡一樣,什麼都好了;怎麼像大圓鏡一樣?大圓鏡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?

    佛法要義 智慧(四)之1

  • 出處:紅塵甘露期數:300期2015年6月
  • 其次看「集」,一般來說苦又是怎麼形成的呢?其實是累積起來的。譬如“煩惱苦”,煩惱什麼?假使是因為買股票被套牢了,就會發現是不是一買股票就被套牢?

    大方佛華嚴經淺釋 如來名號品第七

  • 出處:紅塵甘露期數:301期2015年7月
  • 問:「云何最勝?」

      答:「最、上義;勝、超越義。世尊之智慧與覺悟的圓滿成就;是無上的,是超越的,故說是最勝者。」

      問:「云何導師?」

      答:「世尊引導眾生入菩提道,令使求得究竟解脫。」

    佛法要義 智慧(四)之2

  • 出處:紅塵甘露期數:301期2015年7月
  • 以“道”而言,要去明白“苦”是怎樣累積起來的,還有關係到“類智”如何,“法智”如何,這其中都有道,如果把這些道的問題都搞清楚了,當然苦就能化解。

    佛法要義 智慧(五)

  • 出處:紅塵甘露期數:302期2015年8月
  • 第一,三世智。三世就是講現在、過去、未來,但這個現在、過去、未來,要特別強調,不是談前一生、這一生、來生;現在、過去、未來是講三個不同的時段。

    休庵拾粹

  • 出處:紅塵甘露期數:304期2015年10月
  • 請記取,人間世,原有許多定律:

    就像是太陽和月亮,無論你走到那裡;太陽總是東昇西墜,月總是期望缺圓。

    唯識法相學50境用四分

  • 出處:紅塵甘露期數:305期2015年11月
  • 其實從表相看無法知道裡面的成分內涵的話,說不定它是一條白蘿蔔呢!它是另一種品種,呈現的是紅顏色,認為就叫紅蘿蔔,最後這種自證分還是不可靠!還要證明你的自證所得的是肯定的,才算是境用四分的完成;

    佛法要義 羯磨 業 (二)

  • 出處:紅塵甘露期數:305期2015年11月
  • 法的布施在果報上,不會得到所謂的福德福報,得到的是什麼呢?是不同於福報的一種果報,就叫作非福業。如果於福業來說是色身,非福業是法身,這樣分辨的話就很容易瞭解;所以色身的成就跟法身的成就,就關係到福業、非福業。

    楞嚴探秘三之四

  • 出處:紅塵甘露期數:305期2015年11月
  • 「見濁」;常常人的眼睛都是往外面看,自己受了戒,自己好像做得到了,可是看到別人,別人做不到,好像別人犯戒了,喜歡講「這個人怎麼樣、那個人怎麼樣」…,就開始跟朋友討論了

    唯識與五蘊(上) 唯識法相學51

  • 出處:紅塵甘露期數:306期2015年12月
  • 所以這種改變是從想上面,從認識到了別而改變的行為,不是從想蘊上起了變化就完成一種作用,就產生一種行為,不是這麼解釋;而是在“想”的上面怎麼樣去調理、去提昇、去改變我們的行為。這時並不認為這個行為的改變是對的或錯的?或究竟與道有什麼關係?

    佛法要義 羯摩 業 (三)

  • 出處:紅塵甘露期數:306期2015年12月
  • 前面第一個委曲求全,在無可奈何情形之下完成的是曲業。穢業與濁業的差別在哪裡?穢,是卑鄙、下流、陰謀,如偷、搶、扒、劫,造成的傷害,不單單傷害別人,自己也得不到利益的,都叫做穢業;所以肯定彼此都會受到傷害的,就叫穢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