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文:編輯部出處:295期2014年12月刊
六十歲的心結 (下)
這次的見聞事件,我做了自我返照,也有所「讀到」。生活中,我也算是玩樂一族的人;只是,因為熱愛聽聞正法,所以,尚能理解世間情、世間樂,終究是無常的道理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295期2014年12月刊
課堂日記
忙碌的日子使人難以停下腳步來細思一天行為中的善或不善之處,而許多缺點或習氣的形成,常是在我們不知不覺的生活步調中養成的
- 文:編輯部出處:295期2014年12月刊
我在遙遠的地方望見您
是怎樣的一種思念
把我從遙遠的地方喚回
一開始不以為意
隨時光之飄流
那呼喚的聲音卻日漸增強
令我寢食難安
- 文:編輯部出處:296期2015年1月刊
南韓古剎通度寺
南韓的古寺去過十多間,我感受最深的是距斧山約一小時車程的通度寺
- 文:編輯部出處:296期2015年1月刊
理性與感性
老和尚曾在談「哭」時說:「哭」的旨趣在發洩強烈的自我情緒,基於情緒的高漲,完全是偏於「感性」的作祟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296期2015年1月刊
智慧新觀點
生活在忙碌社會中的現代人,每天要承受來自各方面的壓力,這些壓力有來自工作、家庭、朋友、社會…等等
- 文:編輯部出處:296期2015年1月刊
吳哥窟之旅
住宿飯店的寬敞與明亮實著讓我好生歡喜,最喜歡的是處處都有綠意、有花園、有蓮池、有椰樹、有柬式風格與設計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296期2015年1月刊
淺論《大智度論》之空、無作之利
三昧即正受之意,或謂制心一處,是定的工夫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297期2015年2、3月合刊
夢醒
懷抱滿腔的熱情
負笈遠去
只為追求理想的滿足
青春的熱血澎湃 在毫不猶豫下
選擇了異國的留學夢
- 文:編輯部出處:297期2015年2、3月合刊
聆聽同儕
2014年7月10日,全國文教界受到一場大震撼,新聞標題聲稱,我國學術論文的信用掃地。次日的一篇追踪報導如下:
- 文:編輯部出處:298期2015年4月
晦澀的天空
曾經以為生命的天空是晦澀的
因為烏雲遮擋著太陽
使人瞧不見那絢麗之光
於是心頭淌起了血雨 淚下不停
- 文:編輯部出處:298期2015年4月
心中的一把尺
可見人人心中都有兩把尺,一把量他人、一把量自己,看事情就會見仁見智。尺寬的人不拘泥於小事
- 文:編輯部出處:298期2015年4月
一把尺
如果心中仍有「參與」的衝動,不妨再想想老和尚的話:「跟你有什麼關係?你管他幹什麼!」再觀照一次我的那個「我」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298期2015年4月
微笑人生
修養來自修行,修行來自生活點點滴滴的應對,如何去面對挫折化解煩憂,對人對事忍耐包容的同時也要用心去了解,進而化解,以不傷害彼此為前提
- 文:編輯部出處:298期2015年4月
佛教的本質-般若開顯 (上)
佛教是宗教,非宗教,是名宗教。宗教是 一種現象,非本體,只是假名而已
- 文:編輯部出處:298期2015年4月
詩
事遭曲折自煉心
大浪淘沙始見金
徹骨寒梅香瀰漫
自在水鳥歌妙音
- 文:編輯部出處:298期2015年4月
一封遠方朋友的問候信
當別人說我們的工作表現不佳時,要能從缺點處去改進、求進步,向別人學習更好的工作方法及態度
- 文:編輯部出處:299期2015年5月
向古德賢者致敬
記得在唸中學時,在歷史課本中曾經讀過鳩摩羅什大師的名字,印象中只記得他翻譯了許多佛經,但因那時對於佛教及佛法並沒有興趣,只當考試資材般讀過、背過而已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299期2015年5月
雨天沒傘的時候
“我年輕時,還是一個小夥計,東家常常讓我拿著帳單四處催帳。有一次,正在趕路的我遇上大雨,同路的一個陌生人被雨淋濕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299期2015年5月
跨年花絮
恭錄部份摘要;老禪師說:『………你們還記得過去,每一年除夕,我都說:我不想講太多的話,你們看看,你們自己這一年的那個成績單,你究竟寫上去一些什麼?其實真正一個修行人,不能夠以一年為度,應該是每一個時刻為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