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文:編輯部出處:271期2012年10月刊
社會事件
「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」是早期形容閱讀報紙的功能;我非秀才,我是家庭主婦,單純的人際網、狹隘的生活空間,閱報可以讓我增廣見聞
- 文:編輯部出處:274期2013年1-2月合刊
剎那
看書、看報紙、寫文章時,一定常常會看見或用到「剎那」、「瞬間」、「彈指」、「須臾」等等字詞
- 文:編輯部出處:274期2013年1-2月合刊
愛的纖言
每個孩子慮都有他獨一無二的特質,那是呱呱落地就註定了的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274期2013年1-2月合刊
父親的故事
一般家長只關心事業,忙著賺錢,難得他懂得工作之外還陪小孩打球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274期2013年1-2月合刊
割稻
- 文:編輯部出處:274期2013年1-2月合刊
七職十三家-讀「出走與走出」有感
《千佛山雜誌》272期登出一篇冰心所著〈出走與走出〉,再三拜讀,思緒更是隨之迴旋激蕩不已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274期2013年1-2月合刊
淺嘗老和尚法味---讀「微塵集」中《放逐紅塵》篇之感想
說真的,在老和尚未圓寂前,本人鮮少有機會親近他老人家。這或許是本人所學佛法相當有限,即使面對老和尚,也不知從那兒提起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274期2013年1-2月合刊
典藏的檀香
人生旅程中,我們總是不斷探尋、挖掘、收藏著各式各樣的寶藏,在我心中,典藏的寶藏只有一個──檀香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274期2013年1-2月合刊
天敵是誰?
一位任職於女校的教官,最近剛退休,平常習慣要「盯」數百個女學生,如今她把全部精力轉向家中老公子女。她說: 「我盯」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275期2013年3月刊
外婆
親情是血液中最濃的一種,同時隱晦難明,存在太久太深,無法用數理邏輯去歸納解釋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275期2013年3月刊
讀者來函---信受奉行
拜讀《千佛山雜誌268期》欣見癡人及大樹兩位先進不吝把他們學佛初期如何「起步」的經驗
- 文:編輯部出處:275期2013年3月刊
看觀千眼
每天一睜開眼睛,就開始「看」。用眼睛去看,這是與生俱來的能力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275期2013年3月刊
生活拾隅
已是三月,濕冷的天,濕冷的地。三月應是,陽光暖暖風軟軟....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275期2013年3月刊
傘之印象---傘
在朋友家門口要離開時,朋友看著我手上的傘搖搖頭説,傘都那麼破了就換一隻吧...
- 文:編輯部出處:275期2013年3月刊
傘之印象---傘狀的寶蓋
《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》中雲老禪師的解釋文字:寶蓋,又名天蓋,傘狀,唯周圍垂帘,長短不一
- 文:編輯部出處:276期2013年4月刊
閱讀徐仁修
也許你也有這樣的深情記憶:一灣清澈的溪流,夏日開滿野薑花的溪岸,蝶舞翩翩...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276期2013年4月刊
因果觀念 vs. 因果關係
宗教和科學皆談因果。這是人類運用思惟的基本方法。佛陀為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276期2013年4月刊
神遊美術館
在水泥地廣場上,風,深怕破壞了這幽靜似的,連枯葉都不敢吹落,用最輕最柔的姿態,拂著水泥地的灰塵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276期2013年4月刊
笑中含淚的回憶
當時,每逢周日,老師父若有開課,我都會到菩提寺,聆聽老禪師講解佛法要義,也都能聽到,可以化解內心困惑的法語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276期2013年4月刊
科學與佛法(三)不可能止於一念?(上)
佛友團的朋友們,有的去過青海西寧的塔爾寺,那是藏密黃教始祖宗喀巴出身的紅教寺院;有的在國家地理或探索頻道看過藏密的特別節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