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文:編輯部出處:349期2019年11月
老師父與母親的對話
「如果能出家,透過佛法的長期熏習,就有修養成為人天的老師,以慈悲喜捨的四無量心,加上戒定慧三無漏學的修養,就可以普度眾生,利益眾生。」
- 文:編輯部出處:349期2019年11月
樂透之後
利字當頭,因而將隱藏在內心深處,那個赤裸裸的「我」,激化並釋放出能量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348期2019年10月
從佛法看故事 奶奶屬牛
《法句經故事集》中的愛欲品謂:智者明白這些貪欲(指對珠寶、裝飾、兒女、妻子的貪愛)是堅固強大的束縛,它們雖然外表看似鬆弛,實際上難以解脫。智者斷除這些貪欲,不再貪愛,而出離世間出家修行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348期2019年10月
參加青年食尚學佛營心得(二)
仔細接收身體帶給你的感受,而非只是為了喝茶解渴而囫圇吞下,這便是時時觀照自我。感受當下的同時,才能享受當下,進而推己及人,以同理心、慈悲心來待人接物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348期2019年10月
尋道的人
野馬野性不再
他不再是個「尋道的人」
他又踏上旅途
超越了七大洲
- 文:編輯部出處:348期2019年10月
「心之路」聽講隨想筆記系列(一)
「搭一座橋,放一潭水,舟航只是點綴。豎一張幡,設壇舖座,卻不許有人影。」(請參閱 白雲老禪師著作《心之路》第112頁,佛印版。)
- 文:編輯部出處:348期2019年10月
聖潔的靈
俗心垢膩
濃愁成捲
養性得早
念繫一心
- 文:編輯部出處:347期2019年9月
從佛法看故事 越人溺鼠
事實上,名聞利養,人們爭先追逐;財色貪婪,人們愛戀不已;好語順境,人們樂滋滋的。可是學佛修行的人,如果追逐、愛戀、樂不可支的話,則無有是處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347期2019年9月
莫為緣境轉
「厭世卻又不能真的去死,厭世卻又必須辛勞地繼續活著,厭世卻仍為了信仰的價值而努力……在種種的大憂愁背後,提煉出來的是一顆真正寬容的慈悲心。一個積極入世的人,若沒有帶著這種厭世的慈悲心,那就會變得很可怕。」
- 文:編輯部出處:347期2019年9月
「無生法忍」的圖騰
無生忍啊無生忍,駕馭自己的野心、駕馭自己的瞋恨心
- 文:編輯部出處:346期2019年8月
文章轉載 【極短篇】鍾玲/空難
想了半天,他一直在找自己存活的理由,他做過的算什麼呢?頓時他覺得自己很渺小,他,是應該徹底感恩的人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346期2019年8月
從佛法看故事 鼈渡橋
佛陀告誡比丘,就是因為心容易受到刺激而且易生變化,所以應隨時隨地,以恰當的方法,調適內心。彌醯比丘正念現前地思考佛陀的道理方法後,就證得初果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346期2019年8月
徵文廣場 為什麼要學佛與對如來十號的認識
發現無明煩惱時,需要運用思想發揮智慧;我慢心生起時,更需謙卑面對浩瀚寰宇;發現我比別人好的意念升起時,當知我與眾生平等無二;學習隨順因緣,自利利他,活在當下,隨處皆道場而行修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346期2019年8月
徵文廣場 寄
在不來不去間
十年一道金光
繫念傾瀉而下
常縈 心田裡 思海中
- 文:編輯部出處:345期2019年7月
從佛法看故事 亡賴附鬼
有的福樂安享,逐漸孤傲,甚至作威作勢,氣象盡在財勢之上,行為多屬損人利己;因此時久包禍,待到福盡了,苦報隨之降臨;同時,以前的歡樂自然消失,甚至反求於他時,所得盡是冷漠與卑棄,及嘲笑和諷謔的回歸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344期2019年6月
從佛法看故事 醫者算命
《安士全書》也說善願:經過市鎮,願家家豐衣足食;經過鄉村,願年年風調雨順。看見人家父子,願他們慈孝;看見人家兄弟,願他們友愛。
- 文:詹天賜出處:344期2019年6月
氣血、經絡、與健康(96) 認識經絡
五臟之道,皆出於經隧,以行血氣。
血氣不和,百病乃變化而生,是故守經隧焉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343期2019年5月
從佛法看故事 趙人患鼠
佛陀從祇樹給孤獨園透過神通,明白她的修行情況,就放光開示她:「即使長命百歲,但若不修習,奉行佛法,則生命毫無意義。」後來,她一心專注,如法奉行佛法的教誨,而證得阿羅漢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343期2019年5月
業盡情空
五濁惡世業海泛流中
修行路上應對的才是
法喜充滿,道心彌真
- 文:編輯部出處:343期2019年5月
是人不是人?
徒:那⋯他不是人。
師:曾經是人,如今又不是人,到底是什麼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