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文:編輯部出處:316期2016年11月
股票
是貪婪的藪緣
買了想漲
漲了心猿 跌了意馬
得失間心靈戕傷
- 文:編輯部出處:316期2016年11月
梁武帝的新衣
最終國破人亡餓死台城。
學佛學智慧,怎來國亡!
功德在正修,法在哪裡?
智慧增加知識經驗;
- 文:編輯部出處:320期2017年4月
「檀波羅蜜」讀後感
喜好布施之人,就像聰明有智慧的人一樣,知道身體危脆,財務不能恆常擁有,而能及時布施修福,得享後世福樂之報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320期2017年4月
自己的煩惱要靠自己轉(下)
一般人碰到問題的“思維習性”是:一定要找出個解決問題的好方法才算盡責,搞到最後,所有的人都陷入“自以為是”的概念世界,難以自拔
- 文:編輯部出處:320期2017年4月
無底洞
一字「保:呆人」,為人作保就是作呆人,出了狀況,會造成無底洞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323期2017年7月
從佛法看故事4 腳痛
一般人有了問題或煩惱,總是把責任推卸於「要不是他,或她,或它,或牠.....。」
- 文:編輯部出處:323期2017年7月
樂聲旋律裏的止觀課隨想筆記
可以覺察到大部份時間幾乎都活在被各種『自以為是』,『理所當然』概念所制約的情境中,每天被它們牽著打轉,大腦被塞到快要窒息,然後筋疲力盡地爬上床昏沉熬過一天
- 文:編輯部出處:323期2017年7月
參加「千佛山女青年團」春季旅遊感想
與我們這幾位青年相處,師父們很樂於分享,也很虛心熱忱的尋問新的事物,覺得他們很可愛、很好學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326期2017年10月
從佛法看故事 西鄰五子
此寓言告訴我們,人各有所短,但不可怨天尤人,必須揚長避短,把自己長處的潛力發揮至極致,才是有價值、意義的人生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326期2017年10月
閱讀有感
有了適當的能力,生命才能做更好的發揮,將之運作在利己利人的事業上時,呈現的是殊勝的饒益功德
- 文:編輯部出處:326期2017年10月
圓滿朝禮五台山--南無大智文殊師利菩薩
又到清涼境,巉巖捲復垂。
芳心愧自省,瘦骨久鳴悲。
膏雨隨芳節,寒霜惜土時.
文殊色相在,惟願鬼神知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327期2017年11月
佛法看故事 赴火蟲
人會因為前世的邪見,讓今世也難逃兩種邪見的果報:一是出生邪見家庭,因前世有邪僻和覆心,產生各種妄見。二是心態常常諂曲,難得正直
- 文:編輯部出處:327期2017年11月
無”為”的傷害
言行表現善的人未必是心地善良;但是心地善良的人言行表現一定是善的
- 文:編輯部出處:363期2021年03月
佛法與現實之間 心花朵朵開
老和尚說:「做錯了挨罵,心甘情願;沒做錯還會挨罵,也要心甘情願。」所以每次師吼時,大家都要靜靜地聽他訓斥,因為「他山之石可以攻錯。」為了避免也許那一天自己也會犯相同的錯誤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363期2021年03月
從佛法看故事 楊布打狗
「不要打狗,你平心靜氣地想一想。假使你的狗出去時,是一隻白狗,回來時卻變成了一隻黑狗,你是不是就能一眼認出呢?」
- 文:編輯部出處:363期2021年03月
徵文廣場 難忘的法筵
高中學歷的他,為深入經藏,下了許多功夫,利用晚間休息時間拜讀不少經論;也曾在寒冷的被窩掙扎要不要犧牲睡眠;為了完整修行,更在律宗道場學習一、二年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371期2021年11月
佛法看故事 東施效顰
「那時女子,即今公主。」因為宿生懷不善心。毀罵辟支佛故,造下口過。自是以後,常受醜形,後見神變回心轉念,急自懺悔認罪,還得端嚴妙相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371期2021年11月
佛法與現實之間 十方大法禪寺
建一間寺院,層層堆疊的足跡,硬體上一磚一瓦的不易,再加上地理環境的天然險阻,精神上必須時須轉化,要面對突如其來的考驗,真是不易啊!
- 文:編輯部出處:371期2021年11月
思路徵文 體會迷,由迷轉覺,行是終了方知妙
「有些人,窮一輩子都在追求菩提,可是從來不願面對煩惱,到後來,找了一輩子的菩提,都沒有找到!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