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文:編輯部出處:244期 2010年1、2月合刊
修此身、此生
有一天鬘童子問佛陀十個問題,並且揚言「如果你知道,應該為我解釋;如果不知道,就應當直說不明白;如果不說清楚,我就要離開僧團,不學梵行了」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245期 2010年3月刊
隨緣的覺察 6
讀美國文學家梭羅的故事,知道他是個非常喜歡走路的人,每天繞著家附近的農莊、田野散步,看風景的變化,感覺這是人生最大的樂趣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245期 2010年3月刊
百樂童子禮佛記
在觀世音菩薩聖地,普陀洛迦山的南邊,臺灣寶島的對面,有個東山島,島上有天生的十八自然美景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246期 2010年4月刊
佛眼通
修行五眼,照真達俗。肉眼簡擇,天眼通達,法眼清淨,慧眼見真,佛眼具足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246期 2010年4月刊
隨緣的覺察(7)
己未得度,先要度人,無有是處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246期 2010年4月刊
關於「口」的修養
在菩提寺三寶殿旁掛著一方面積不小的告示牌,上頭寫著雲老禪師告誡弟子們切莫造口業的警語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246期 2010年4月刊
同師不同門
追隨老和尚學佛三年,觀察到一個難以理解的現象──他說的話,為什麼我聽到的和別人聽到的不一樣?師門中那麼多弟子,為什麼這一群聽到的和另一群不一樣?
- 文:編輯部出處:247期 2010年5月刊
老禪師的垃圾桶
電腦裡面不是有個垃圾桶嗎?
- 文:編輯部出處:247期 2010年5月刊
隨緣的覺察(8)
讀《地藏經》,一遍、兩遍‧‧‧‧‧‧ 無數遍了
- 文:編輯部出處:247期 2010年5月刊
姑嫂的小故事
2008年5月11日千佛山菩提寺舉行浴佛法會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248期 2010年6月刊
啟示錄
偶遇善知識,說:「和你聊聊,結個緣。蠻好的。」
- 文:編輯部出處:249期 2010年7月刊
道場記事
常聽到志工們彼此互聊,總圍繞著某些話題:
- 文:編輯部出處:249期 2010年7月刊
隨緣的覺察9
自古以來都有人說:「狗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。」
- 文:編輯部出處:250期 2010年8月刊
隨緣的覺察10
有時候,覺察到自己的起心動念不對,或者為某些緣境擾亂了心情,因為「緣境」往往倏忽而至,智慧的生起又常常太慢手腳,彷彿「急驚風遇到慢郎中」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250期 2010年8月刊
心得分享──佛典案例及公案中的法義(上)
「公案」是佛陀或善知識教化機緣的紀錄,起於見聞,因成話題,積之為案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251期 2010年9月刊
心得分享──佛典案例及公案中的法義(中)
往昔釋迦如來於因地中,降生為乾陀尸利國之王太子
- 文:編輯部出處:252期 2010年10月刊
心得分享──佛典案例及公案中的法義(下)
四祖「道信」大師,十四歲現沙彌相,參禮三祖「僧璨」大師,乞求法要:「和尚慈悲,乞與解脫法門。」
- 文:編輯部出處:253期 2010年11月刊
串連來生的心願
在沙鹿享用晚餐之後,參加三天兩夜的旅遊團行程,即將劃下句點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254期 2010年12月刊
譚無常
這是宋朝蔣捷的一首〝聽雨〞詞,藉聽雨來抒寫人生三個不同階段的生活情境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267期2012年5-6月合刊
見山三部曲
一大早登上二十樓的天台迎接晨曦,那佈満天空的朝霞立刻吸引了我。從暗紅、深紅、金紅慢慢轉成金黄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