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出處:孺慕之情期數:244期 2010年1、2月合刊
白雲頌 - 向修持湛深之老和尚致敬
松棲玄鶴古;寺隱白雲深。
- 出處:佛研院園地期數:245期 2010年3月刊
大乘起信論心得報告 - 行腳體驗
學佛要從佛法裡得到好處,才是我們學佛的大前提。
- 出處:佛研院園地期數:245期 2010年3月刊
管理漫談 (十八)
系統學家丘吉曼指出,在理論上及技術上,我們有足夠的能力解決全球居民的食、衣、住、行的問題
- 出處:衲衣下的故事期數:245期 2010年3月刊
殘缺的愛
「金刀剃掉娘生髮,法王座下又添孫。」觀音菩薩出家日那天,我落髮出家了。
- 出處:衲衣下的故事期數:245期 2010年3月刊
我就是什麼?
早齋前聽到一句話:「我這工作真苦,作息不正常.....」為這句話,引起了我思考的話頭:「我就是什麼」?
- 出處:徵文廣場期數:245期 2010年3月刊
隨緣的覺察 6
讀美國文學家梭羅的故事,知道他是個非常喜歡走路的人,每天繞著家附近的農莊、田野散步,看風景的變化,感覺這是人生最大的樂趣。
- 出處:徵文廣場期數:245期 2010年3月刊
百樂童子禮佛記
在觀世音菩薩聖地,普陀洛迦山的南邊,臺灣寶島的對面,有個東山島,島上有天生的十八自然美景。
- 出處:科學與佛法的對話期數:245期 2010年3月刊
說夢
剛接觸佛學時就聽過用「至人無夢」來形容修行人的境界。
- 出處:孺慕之情期數:245期 2010年3月刊
精進佛七法會心得感言
當知道千佛山要舉辦佛七法會,我宛如小孩聽到爸媽要帶他們到迪斯尼樂園玩一樣興奮不已
- 出處:孺慕之情期數:245期 2010年3月刊
佛七不是念佛七天
聽說菩提寺要舉辦三日「佛七暨彌陀聖誕法會」
- 出處:孺慕之情期數:245期 2010年3月刊
八關齋戒之體驗
幾年前曾經有二次的機緣參加千佛山舉辦的「八關齋戒」。
- 出處:孺慕之情期數:245期 2010年3月刊
勸君及早尋門路 光景無多易散場 - 我的學佛之路
起始跟大部分的人一樣,我是一個傳統的宗教徒,佛道不分,到寺廟拜拜只是祈求保佑。
- 出處:孺慕之情期數:245期 2010年3月刊
不遠山莊一日遊有感
大約十年前,曾經答應古嚴寺師傅,如果有時間要到阿里山走走,但不知什麼原因一直沒有成行
- 出處:孺慕之情期數:245期 2010年3月刊
一 日 禪 修
參加「千佛山本願寺」舉辦的一日禪修之後,才體悟到自己的認知很淺。
- 出處:孺慕之情期數:245期 2010年3月刊
參訪僧寺集句十六首(完)
步唐,王維酬張少府詩元韻成五律迴文一首
- 出處:高僧傳略記期數:246期 2010年4月刊
淨土宗二祖─道綽大師
道綽(562-645),唐代幷州汶水(山西太原)人,一說幷州晉陽人,俗姓衛。
- 出處:佛研院園地期數:246期 2010年4月刊
管理漫談 (十九)
在管理領域中,有不少的學者或實務界人士提出了具有啟發性的觀點,若能多閱讀這些文章,對於增進管理的知識,也有不少的幫助。
- 出處:衲衣下的故事期數:246期 2010年4月刊
讀 你 千 遍 也 不 厭 倦
佇立於光明寺三寶殿前凝視著,殿前的兩行法語
- 出處:衲衣下的故事期數:246期 2010年4月刊
待業時──媽媽的嘮叨
小時候,媽媽在我的心目中是完美的、偉大的。
- 出處:衲衣下的故事期數:246期 2010年4月刊
在呼與應的微光中
大年初四,住高雄的邱老師來菩提寺,偶然閒聊,談到他兒子柏晨的趣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