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出處:孺慕之情期數:263期 2011年11-12月合刊
禮佛 - 朝山記行
朝首翹望 伏首皈依兩足尊
山門清淨 一曲梵音滌塵囂
- 出處:孺慕之情期數:263期 2011年11-12月合刊
十月二十二日朝山活動心得
十月二十二日晚間之朝山活動,個人覺得非常難得、感動、歡喜,不因肢體疲憊而快樂減少。
- 出處:孺慕之情期數:263期 2011年11-12月合刊
轉念
學佛的都知道:「一切為心造」;亦明白「三歲小孩都知道,八十老人做不到!」
- 出處:憶師 想師 念師 徵文特刊期數:263期 2011年11-12月合刊
十八相送
禪唱嘎止,聞者驚愕;主角下台,觀眾不散。
離情依依,淚眼娑婆;難分難捨,十八相送。
- 出處:憶師 想師 念師 徵文特刊期數:263期 2011年11-12月合刊
最好的讚頌
種子雖小,但它有著老樹的基因。
總有一天它們會成為獨立的參天巨木。
- 出處:憶師 想師 念師 徵文特刊期數:263期 2011年11-12月合刊
感恩
學佛就是要明瞭自我。什麼是自我的本來面目!?也就是要徹底地清楚,為什麼要來學佛!?這個問題困擾了我很久。
- 出處:佛研院園地期數:266期2012年4月刊
佛研院畢業,只是修行的開始
在過些日子,就有同學即將畢業了,他們將要歸到常住,領取一份職事、盡一份心,發揮其所長,服務於常住。
- 出處:佛研院園地期數:266期2012年4月刊
讀〈參學之道〉之感想
當一名學生最大的本份便是「學習」,而在世俗的學校學習,與在佛研院裡的學習是相當不同的。
- 出處:衲衣下的故事期數:266期2012年4月刊
旅行
名作家張曉風說:「旅行,就是把家往外搬。」能以四海為家,這種人最豁達。
- 出處:孺慕之情期數:266期2012年4月刊
佛法的薪傳
「你到經中找找,看看佛有沒說過?找到了,再來找我。」兩年前一位長老對我說了這句話。
- 出處:孺慕之情期數:266期2012年4月刊
音樂與修行
元旦前夕,青年人例常都必須以狂歡的形式迎接新的一年的來臨。正處於人生巔峰的孩子們也不例外,與同事、朋友安排了聚會,家中留下我一人享受著日復一日的迴圈……。
- 出處:孺慕之情期數:266期2012年4月刊
311植樹‧朝山行
晴朗無雲的天空,涼爽宜人,山巒的靉靆靈霧,環繞四周,山野中的微風,送來清淨山林的氣息,含著些許泥土味道
- 出處:孺慕之情期數:266期2012年4月刊
忙碌 忙碌
忙碌,一定看不見,清晨 天空將亮的那一剎那
- 出處:高僧傳略記期數:267期2012年5-6月合刊
鑒真和尚─日本律宗之始祖
鑒真(西元688-763年),唐代赴日本傳戒並首創日本律宗的高僧。俗姓「淳于」,揚州江陽縣人。十四歲出家,研習律學與天台止觀,曾至洛陽、長安參學。
- 出處:衲衣下的故事期數:267期2012年5-6月合刊
帶刺的玫瑰花
那一年,小學的班長,發起畢業十五年的同學會,拜託大家全員到齊,給魏老師一個驚喜,也讓老師知道這些寶貝學生都很成材,不辜負恩師的教導。
- 出處:徵文廣場期數:267期2012年5-6月合刊
見山三部曲
一大早登上二十樓的天台迎接晨曦,那佈満天空的朝霞立刻吸引了我。從暗紅、深紅、金紅慢慢轉成金黄……
- 出處:徵文廣場期數:267期2012年5-6月合刊
見山見水
嬰兒時
你所看到的山
近乎山
你所看到的水
近乎水
- 出處:徵文廣場期數:267期2012年5-6月合刊
參「山水」
山不一定是怎樣的山,水不一定是怎樣的水?
- 出處:孺慕之情期數:267期2012年5-6月合刊
天晴 天陰
天陰的時候,想念師父。
你曾經說:“天陰的時候,你看不見我。”
是的,我們被情緒的烏雲圍困,
是的,我們陷入迷霧般的執著,
當然看不見你。
- 出處:孺慕之情期數:267期2012年5-6月合刊
八關齋戒──身心安住一日夜
佛陀為了讓在家居士有機會體會出家生活、種下出世善因道種,特制訂八關齋戒,囑咐須在寺院舉辦,一日夜身心安住,做一日的出家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