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出處:衲衣下的故事期數:285期2014年1、2月刊
慈悲/靜淨
航行者謂:「拔其苦與其樂,不傷害別人,自己亦不受傷害,
- 出處:衲衣下的故事期數:285期2014年1、2月刊
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
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,《觀音菩薩傳略》說她是妙莊王的第三女兒,名叫妙善,莊王很疼愛這個女兒,要為她選個好夫婿,她堅絕反對,執意要出家為尼
- 出處:衲衣下的故事期數:285期2014年1、2月刊
參禪人在天涯
撿拾這則禪公案來思索,是因為這次菩提寺的禪修營,智湛法師在「靜坐、經行與跑香」第一堂課便拋出「麻三斤」給大家參。
- 出處:解惑篇期數:285期2014年1、2月刊
禪修營教授師群-智翔法師解惑
沒有善惡,肯定就是一種否定!在修行的過程中,一定有善有惡,因為惡會造成傷害,善是可以對人有利益的
- 出處:徵文廣場期數:285期2014年1、2月刊
口水計執
老和尚教我們在行千佛山止觀時,思惟要「與道相應,與生死有關」。
- 出處:徵文廣場期數:285期2014年1、2月刊
人活著是為了什麼
師父,您知道嗎?過不了關的電玩,就像人生的困境一樣,愈是想要過關,就是愈過不了關,不如暫時忘了
- 出處:活動報導期數:285期2014年1、2月刊
上山
到菩提寺, 獨自坐車、轉車, 再徒步上山是我個人很喜歡的方式。較年輕時代, 當心境的調適上遇到瓶頸時, 我就會想要上山走走
- 出處:衲衣下的故事期數:286期2014年3月刊
經塔內想經有感片段之(二)
界與微塵,原本總體,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塵,如一切眾生之妄念,若有所得,即非一合相,若無所得,是名一合相。
- 出處:衲衣下的故事期數:286期2014年3月刊
佛心/空
唯願『不管人家對不對,自己一定要對;作對了是應該的,作錯了趕緊懺悔!』誓願行
- 出處:衲衣下的故事期數:286期2014年3月刊
大智度論中的禪波羅蜜(下)
禪定有二種,有漏和無漏。有漏是凡夫所行,如上八定所說。若有漏定,都是依欣慕上地欲,而離下地欲。
- 出處:衲衣下的故事期數:286期2014年3月刊
南方的一盞燈燭---久嚮(響)龍潭
聞名不如見面,見面不如聞名,雖然救得鼻孔,爭奈瞎卻眼睛。
- 出處:解惑篇期數:286期2014年3月刊
禪修營教授師群解惑
「一闡提」是有佛性,「一闡提」可以從二個現象來說,像地藏王菩蕯不是有一個願嗎?「地獄不空誓不成佛」,像他這種願力也是「一闡提」
- 出處:佛研院園地期數:286期2014年3月刊
須達長者的布施
《雜譬喻經》卷下曾記載布施祇樹給孤獨園的須達長者,因前生的惡業,也曾經遭遇過七次貧窮的窘境,他最慘的時候,甚至窮到連一毛錢都不剩。
- 出處:佛研院園地期數:286期2014年3月刊
小故事的啟示---剃刀
活到老學到老,正確使用工具、人才,可以自利利他,凡事正向思考,可以帶來不可思議的結果。
- 出處:徵文廣場期數:286期2014年3月刊
「講」與「聽」
「講」需要考慮影響所及,「聽」要能自我分辨,這樣才能有機會讓「講」與「聽」的互動中,真實展現佛法的理諦。
- 出處:徵文廣場期數:286期2014年3月刊
讀「講與聽」有感---說與寫
如果把「聽來的錯誤知見」傳達出去,就變成了「以訛傳訛」。他「講」錯了,業由他造;我「說」錯了,業因我起。
- 出處:徵文廣場期數:286期2014年3月刊
妖怪的故事
人因怪異可怕的邪惡之心變成的妖怪,通常肉眼難辨,如果人人都可以看得出來,那就不叫做妖怪了。
- 出處:徵文廣場期數:286期2014年3月刊
浪尖上的生命音符
挫折的浪一波波襲來 無處可逃……
- 出處:徵文廣場期數:286期2014年3月刊
偶遇
回家路上,天色已近黃昏,坐在車裡往遠處天邊一望,哇!好漂亮好漂亮的雲彩!霎時,我呆住了。
- 出處:徵文廣場期數:286期2014年3月刊
詩
稽首發願學常慚,金質非純亦有愆;煉得十成全足赤,大圓鏡照無明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