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出處:徵文廣場期數:370期2021年10月
人物採訪 綠蔭深處是清涼
彷彿在告訴我們:『走了走了!其他的你們就自己努力吧!』
- 出處:佛研院園地期數:370期2021年10月
老和尚對我寫《餘響入霜鐘:禪宗祖師傳奇》的深層影響(一)
你追隨一位大師不管是生前還是圓寂以後,都泡在他的思想裡頭,等到你泡得差不多了,他說的法就變成你的一部分,所以某一本他的書明明是第一次看,卻覺得像溫習一樣,因為已經懂了,那才是重要的
- 出處:徵文廣場期數:369期2021年09月
佛法看故事 井蛙與海鱉
但是,當佛陀談到有關諦觀的問題,這些離開的人聽到在場的人在介紹佛陀說諦觀的道理及修行的方法,這時他們痛哭流涕,因此回來向佛陀懺悔。
- 出處:衲衣下的故事期數:369期2021年09月
衲衣下的足跡 共修一得
如果這樣的道情能夠綿延不斷,如果這一份道心能夠恒久不變,念念與道相應,與生死有關,那麼我們靈山禮佛就有望了!
- 出處:衲衣下的故事期數:369期2021年09月
衲衣下的跡 生命中的貴人
幫我治療的吳醫師轉述跟老和尚的對話,有一次問老和尚說:「師父您會針炙,怎麼不幫空揚師父針呢?」老和尚回:「業也是要了!」
- 出處:衲衣下的故事期數:369期2021年09月
衲衣下的足跡 穿彩衣的他
丹霞禪師燒木佛有弦外之音,故莫在「是非」與「對錯」中爭論。同樣的,老萊子化父母暮年的「黑白」,為彩衣的「心靈青春」,視父母所需,對症下藥,這是他那時生命的時空之契機,不為物的表相所轉(彩衣),尚有轉於物的意境(娛親)。
- 出處:佛研院園地期數:369期2021年09月
佛研院園地 探賾索微
原始佛教時代,僧眾的日常修行以學習教理及修習禪定為主。現正適逢安居,伽藍住眾除五堂功課共修,則各自安心辦道。
- 出處:徵文廣場期數:369期2021年09月
人物採訪 法雨甘露浥輕塵(下)
這些年突然想到心願未成,便將此事告訴慧寂法師」,法師說:『您可以加入助學專戶,千佛山慈善基金會可以幫妳圓夢。』
- 出處:佛研院園地期數:369期2021年09月
白雲老禪師對我寫 《餘響入霜鐘:禪宗祖師傳奇》的影響(四)
義玄暗示徒弟,不要動一些跟修行、跟佛法無關的念頭,但是這個徒弟還繼續轉念頭怎麼跟師父討論下去,於是義玄大喝一聲,用拂塵打徒弟說:「不可以向空中打木樁!」
- 出處:徵文廣場期數:369期2021年09月
師父!謝謝您
記得您的叮嚀:「要走出來與大家一起共修。」
- 出處:徵文廣場期數:369期2021年09月
放其所生--貓兒記
「放生是放野生的東西,不是養殖的東西。……餐館前的水族箱,或被關在籠子裡,等著要宰殺,這些野生的,我們花錢把牠買來,牠回到原來的環境,那才叫做放生。」
- 出處:文章轉載期數:368期2021年08月
文章轉載 空行者(下)--為何禪修總是與呼吸扯上關係?
與此相反,《小空經》點出要領,行者的意念恆常以自己的身心為安住處,因為身心的經驗才是生命的真實,這個起手式矯正了心恆常游離於身外的習氣,培養正念,活在當下真實的世界,已經呈現空相的就讓它空去。
- 出處:衲衣下的故事期數:368期2021年08月
衲衣下的足跡 四坪於我
修行之所以將相不能為:那些已有的,是否願意放得開?到手該撒去的,能否甘願捨得下?
修行一生的努力,沾不上名,得不到利,只是為法忘軀,只是為道忘我,剩下的是寧靜的寂寞。
- 出處:徵文廣場期數:368期2021年08月
佛法看故事 養鳥
提到學佛行者必須明白,自我意識是絕對的障礙,往往由於所知與煩惱而引起情識的作祟,使自我的意識迷惑,而生起無明混亂,破壞了平和與寧靜的心態
- 出處:徵文廣場期數:368期2021年08月
生命的鍊金術(三)───把心開向幸福美好
我自己也常學著思考、轉念,譬如:傳統的觀念要我們忍,可是現在的年輕人不喜歡忍,人人都有自主的意識。無論如何,在這多元化的社會,對於人的不同的想法,我們都需要尊重
- 出處:徵文廣場期數:368期2021年08月
人物採訪 法雨甘露浥輕塵(上)
有一次輪到我主持的時候,我拿著麥克風說:『今天天氣好熱啊!』事後朴師父糾正我說:『是好“樂”嗎?』我突然醒悟:『喔,不是好“樂”,是好“熱”!』
- 出處:佛研院園地期數:368期2021年08月
白雲老禪師對我寫 《餘響入霜鐘:禪宗祖師傳奇》的影響(三)
我還沒開口,老和尚就說:「把煩惱化解掉,身體就會好。」就先把我的想法講出來了;你們有類似經驗,是不是?
- 出處:文章轉載期數:367期2021年07月
文章轉載 空行者(上)--為何禪修總是與呼吸扯上關係?
佛陀的方法是有層次的,若學法師引述《小空經》、《大空經》的內容,加以說明。《小空經》代表修道的起手式,能伏煩惱,而《大空經》則是進階版,進一步以慧觀斷除煩惱。
- 出處:徵文廣場期數:367期2021年07月
佛法看故事 海鷗
其實,世間人的相互關係,在彼此利害未明顯時,都能表現一分善心,一旦為圖個己的私欲滿足,就會不擇手段去獲得,而造成害人害己的下場。
- 出處:徵文廣場期數:367期2021年07月
生命的鍊金術(二)───把心開向幸福美好
人,生活於「有」的世界裡,那是因為執著有我的關係;如我愛、我恨、我喜歡、我討厭。
其實,認真的想一想:我愛,愛什麼?我恨,為什麼恨?我喜歡,喜歡多久?我討厭,有必要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