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文:編輯部出處:349期2019年11月
佛研院園地 大佛腳下的安寧
在一次共修的時候,教授師提出了一個課題「委屈」,有些同學分享家人受了委屈,一直不能釋懷,一生如此繼績消耗下去,一定很難過,那為甚麼要繼續呢?
- 文:編輯部出處:349期2019年11月
佛研院園地 翻轉人生的地圖
這些Marley生前最看重珍愛的東西,死後卻成為他永恆的負擔與折磨;試想我們是否亦是如此?鐵鍊拴身而不自知!
- 文:編輯部出處:349期2019年11月
行腳生涯和修行:白雲老禪師的五言詩(三)
行腳臺灣島,臺灣道無窮。
溪多海岸遠,蕉風椰雨濛。
時觀濤與浪,意識不覓風。
能捨水變異,道在風浪中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348期2019年10月
行腳生涯和修行:白雲老禪師的五言詩(二)
少小離家出,頭陀遍湖州。
饑渴風雨裡,無復我悠遊。
禪海尋面目,苦林總欠收。
搯水和月煮,火中守道流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348期2019年10月
佛研院園地 同學,你要去哪裡?
「那是你不在意啊!如果是你在意的人、事、物,你能不起心動念,沒有情緒嗎?」
- 文:編輯部出處:347期2019年9月
行腳生涯和修行:白雲老禪師的五言詩(一)
老和尚寫古詩是駕輕就熟,他寫了多少首?寫了265首,都收在《寒山真面目》這本書裡。這本書是1973年出版,距離現在多久?差不多四十六年前,接近半個世紀前出的書
- 文:編輯部出處:347期2019年9月
佛研院園地 寒山詩歌和上白下雲禪師的和詩
安貧非是道,灑脫真不憂,寧為玉碎可,赤躶也不愁;
虔心從家業,重擔荷肩頭,究詰生死苦,任它幾時休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346期2019年8月
佛研院園地 讀寒山子詩之心得
寒山在這首詩之中;苦勸世人,人生無常、時光迅速,絕難再有另一個七十年。
昔日故舊、親友早已不再往來,他們之中過世的人;最終則化為一堆塚土而已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346期2019年8月
佛研院園地 讀寒山子詩之心得
人們多注重人情世故,而忽略了精神層面的修養及怎樣去了生脫死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346期2019年8月
佛研院園地 「幸福」
如果我們只是一昧的追求自己內心想要的,不懂的自我調理,也是一種苦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346期2019年8月
佛研院園地 佛學院生活
學佛,對我而言,就是修行,修正自己的身、口、意,去習性,放下執著,知道佛所教的道理,就是要在緣境來時去行,去做,在做中覺察自己的起心動念,覺察自己是否有減滅習性,然後就是練習放下執著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345期2019年7月
佛研院園地 蓮花與持戒
「蓮藕 住污泥而不著 比喻節操 卻不可忽視 蓮子的心 偷偷的告訴我們 欲活得自在 必須是強調價值的」老禪師的話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343期2019年5月
專題演講 王維筆下的親情、詩情和禪意(五)
其實,他可能是把道家經典裡面的東西用在這邊,可是他講的道理是講佛家的道理。不可置疑,他用了道家的詞彙,但是用了詞彙不一定表示他要表達道家的理論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343期2019年5月
佛研院園地 讀《寒山子詩集淺釋》之心得
老和尚還因此念了四句偈:「衲衣裡色身,精勤法報化,一聲驚雷響,取月頭上掛」
- 文:編輯部出處:342期2019年4月
專題演講 王維筆下的親情、詩情和禪意(四)
不知香積寺,數裡入雲峰。古木無人徑,深山何處鐘?
泉聲咽危石,日色冷青松。薄暮空潭曲,安禪制毒龍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342期2019年4月
寒山詩和唱之心得分享
昔日經行處,今復七十年,故人無來往,埋在古塚間;
余今頭已白,猶守片雲山,為報後來子,何不讀古言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 341期2019年3月
專題演講 王維筆下的親情、詩情和禪意(三)
王維詩寫得好、王縉文寫得好,王維畫畫得好、王縉書法好,因為各有所長,他們不會彼此嫉妒,是良性競爭
- 文:編輯部出處:340期2019年1、2月
專題演講 王維筆下的親情、詩情和禪意(二)
王維跟他媽媽都葬在藍田別墅。當時朝廷准許王維把他的別墅捐出來做為寺院,寺名叫「清源寺」,大概過了一百年,清源寺就荒廢了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339期2018年12月
專題演講 王維筆下的親情、詩情和禪意(一)
做為儒家的臣子,他愧對國家,但是作為佛弟子,不能說有困境就自殺了,有困境是要化解的,所以我想王維內心有這種兩種思想體系的矛盾
- 文:編輯部出處:339期2018年12月
佛研院園地 學習如何與人相處
我們之間在一起的時間有多少,要好好的珍惜,我現在很多時候不會去想我站在「理」字上,儘管我是對的,而是自己放軟一點,退一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