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文:編輯部出處:293期2014年10月刊
靜坐止觀之有感而發
一味以強烈的自我意識來判斷事情,一直逃避不敢面對自己,否定別人的看法,還自以為不太計較、不去執著,實質上分別心很重,終究自招苦果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293期2014年10月刊
古嚴 古嚴
一、重溫舊夢
「你為什麼要排磚塊?那是建築師傅的工作呢!」
某師看到我把一堆散置在角落的磚塊疊成整齊的方塊,好奇的問著。
「我只是在重溫舊夢而已。」我回答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293期2014年10月刊
我讀《禪的語絲》
佛法不是用來作武器,專門刺傷他人。
佛陀所說的道理與方法,是用來調整自己的缺失;
務期使不好的調整成好的,使好的更為增上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295期2014年12月刊
生活雜感
簡單的說,深具愛心,注重德養,慈悲為懷,凡起心動念處,盡量做到不傷害別人,自己也不會受到傷害,能力所及,誠懇的盡一份心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297期2015年2、3月合刊
蓬門今始為君開
菩提寺的知客師大都在下午收信,從郵差手中接過信之後,便把信分類擺在櫃檯讓人領取。匆忙中
- 文:編輯部出處:297期2015年2、3月合刊
白玉黃金般的歲月
十二月初約好去抜蘿蔔,鐵定有不一樣的豐藏!
- 文:編輯部出處:298期2015年4月
人生的另一番體驗
常聽古德說:「施主一粒米,大如須彌山;吃了不了道,披毛戴角還。」
- 文:編輯部出處:298期2015年4月
公車即景
一個早晨,紫琴搭上這班往學校的客運,由於淡水到北投線上有許多國中、小學的師生陸續上車,所以車內像沙丁魚般的擁擠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298期2015年4月
開心農場眾生相
“五妃廟”在台南市健康路上,是府城的一個觀光景點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299期2015年5月
春神來了
「所謂“無常”是什麼意思呢?是說你沒有辦法去肯定它的常性,好比這個時刻我們在錄音室,等一會兒可能會出門或趕到工作的場所去,完全沒有一個肯定的常性,這是“無常”的一種說法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300期2015年6月
有所思乃在琵琶一支
「人間事,或精神,或物質的態度,必須深切的體認,作如是觀:
於相,分別之餘,有否內外兼顧?
於用,效益之餘,有否造成傷害?
於體,擁有之餘,有否倍加維護?
於境,肯定之餘,有否增上德養?」
- 文:編輯部出處:301期2015年7月
春輝老居士追思文
他總是用「不說什麼」的方式去表現了些生活中「和諧無礙」的「是什麼」,對於能講能說的我們,卻沉緬於汲汲追求要什麼!得什麼!愛什麼!取什麼!有什麼!
- 文:編輯部出處:301期2015年7月
池上蓮花不自開
「池上蓮花不自開,山中流水偶然來,若言聚散定由我,未是回時那得回」。人們覺得許多事情的決定是掌握在自己手上,但其實我們常是隨著因緣的遷流,而要面對許多的變化
- 文:編輯部出處:301期2015年7月
觀浪
成實論說:
「是相皆爲憎惡他人,是故應斷。」有人問曰:「當云何斷?」答曰:「常修慈悲喜捨瞋恚則斷,又見“瞋過患”是則能斷,又得“真智”瞋恚則斷,又以“忍力”故瞋恚則斷。」又問:「何謂忍力?」答曰:「若能忍他呵罵等苦,是人得善法福,亦不得從不忍生惡,是忍辱力。」
- 文:編輯部出處:301期2015年7月
生之頌
在現實生活中增長智慧,累積豐富的知識經驗,
在瞬息萬變的環境中隨緣成長,用「讀」的方式去瞭解所見聞的人事
- 文:編輯部出處:302期2015年8月
高麗菜的接力
三月的暖春裡,吃完元宵之後,某個週二在當家師的邀約下,大眾師八人在午後二點準時集合,擠在一輛八人座的休旅車上,並另請居士開了一輛環保貨車一同出發前往台南採收高麗菜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302期2015年8月
黎明之子
記得上回往樹林的路上騎,這已有歷史的老爺車不知哪根筋又犯了,突然在熱鬧的街頭跟她賭氣,踩了許久還是無法發動;正值中午弄得人疲憊不堪,汗水淋漓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302期2015年8月
笑顏布施
十幾年前的台灣,捐血並不普及,看到這冷清的場面,當時正值青年的我,血液中澎湃著一股救人的熱情
- 文:編輯部出處:303期2015年9月
我讀〈陽羨書生〉
書生忽然就鑽進了鵝籠裡。奇怪的是,鵝籠並沒有變得更寬,也不覺書生變得更小.....許彥挑起鵝籠繼續前行,也不覺得鵝籠變得更重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304期2015年10月
結夏安居共修後記
此次結夏安居共修,使我們有業因、業果及因緣的概念,而更加謹慎於每個當下,身、口、意行為的造作;時時提起正念,照顧好每個念頭,就是修行中所要下的工夫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