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文:編輯部出處:355期2020年6月
衲衣下的足跡 你的時間
可是時間仍是懸而未決的謎,如果堅住不移只有這一念,沒有第二念,起了第二念就是移動,心一打妄想,就是起心動念,同時創造了時間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354期2020年5月
尋訪“囂禪林”與“休休庵”紀事
師父命名為「好漢坡,英雄嶺,捨身崖,絕命地。」從這些名字可以知道,說險惡,絕不是危言聳聽;說幽美,的確如圖似畫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354期2020年5月
人物採訪 應機說法的老禪師
如果覺得那個人講得不錯,你可以跟他學,看他是怎樣備課的?怎樣培養實力上台說法?不間斷的跟著你認為不錯的對象學習,慢慢的就會進步!
- 文:編輯部出處:353期2020年4月
衲衣下的足跡 “無患子”之歌
思想有其脈絡,須時時疏通管道,才能像附近的水圳溝渠,永續哼著美麗的調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353期2020年4月
衲衣下的足跡 叢林生活實記
叢林制度的弘揚,是依唐朝百丈懷海禪師制定的《百丈清規》為本,古德依各地之民風俗情,奠定「一日不作,一日不食」的漢傳佛教叢林生活之特色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352期2020年3月
衲衣下的足跡 雜記二則
如果參不出重點,不知「法在哪裡」只在相上打轉,因為你沒有發現它的「關鍵」處,就像唯識學除了「見分」、「相分」,還有更突破性、更細微的「自證分」與「證自證分」,層層增上與提昇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352期2020年3月
衲衣下的足跡 掃地掃地掃心地
佛陀為什麼要藉由掃地磨練來周利槃特伽尊者呢?究其所以,原來外在的塵垢哪裡比得上埋藏於內的心垢呢!
- 文:編輯部出處:352期2020年3月
寺院巡禮 在美濃福慧寺過年
也想讓他們瞭解:「你們長期來福慧寺幫忙,而師父們來自哪裡?」所以去年,寺方才會舉辦「寺院巡禮」,就是為場地組辦的,讓義工菩薩能體會千佛山的精神源頭與傳承
- 文:編輯部出處:350期2019年12月
衲衣下的足跡 南傳佛教寺院體驗
年輕的她說:「閉目打坐時,就彷彿進入一個浩瀚無垠的時空,可以自在愉悅的任意遨遊,我一直很享受這種內在的自由。」
- 文:編輯部出處:348期2019年10月
衲衣下的足跡 與婆羅浮屠有約
婆羅浮屠還有另一個顯著的雕刻即是共計有504尊,與成人身軀一樣大的佛像,盤腿安座在東、西、南、北四個方位,並結有不一樣的手印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347期2019年9月
衲衣下的足跡 好個湛藍的天
剛好我就睡在慧寂師隔壁,他看我資料上寫外籍(加拿大),就看著我會心一笑。後來他悄悄的對我說:「您從加拿大來的?我也是加拿大籍。」
- 文:編輯部出處:346期2019年8月
衲衣下的足跡 生活小品--古箏、蛇皮與乖乖
作者王溢嘉表示:「在莊子「齊物論」有說:如果演奏者鼓琴、吹笙、撥弦,我們聽到音樂。如果演奏者靜默而坐,不鼓琴,不吹笙,不撥弦,我們會聽到什麼?」
- 文:編輯部出處:346期2019年8月
衲衣下的足跡 因果
財色名食睡是地獄五條根本,因為貪心而造成多欲,因果循環報應不爽,六道輪迴,永無出離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345期2019年7月
衲衣下的足跡 東山飄雨西山晴
每個人的內心世界就像水中的波光幻影,扭曲的畫面如何判讀實相?
- 文:編輯部出處:345期2019年7月
衲衣下的足跡 我今灌沐諸如來
因此「浴佛」的另一層意義提醒我們要勤洗無始以來自己所累積的業垢,跟隨佛陀遺留下的教法,精進修行,莊嚴功德,證無上智,得本自具足的清淨法身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344期2019年6月
衲衣下的足跡 痕
- 文:編輯部出處:343期2019年5月
衲衣下的足跡 出坡
兩個小時的勞動,不知大伙兒的心念掀動的是什麼內容?正的?負的?雜亂的?有序的?無論是什麼,都是值得去面對的課題
- 文:編輯部出處:343期2019年5月
衲衣下的足跡 看不見的真相
有不服輸者更強調自己的所見所聞,到處散播自以為是的事實,認定己是他非,言之鑿鑿,猶如法官定罪於人而奪去他人發聲的權利;誠然「唯我獨尊」的氣勢,早已將自己落入「惡口」及「所知障」的陷阱中還洋洋得意!
- 文:編輯部出處:342期2019年4月
衲衣下的足跡 最美麗的風景
假使您問:「在寺院你看到最美的風景是什麼?」
毫不猶豫的我會回答:「最美麗的風景是『人』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