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文:編輯部出處:309期2016年4月
魔術師與孔雀
「魔術是什麼?誰能洞識眼前的一切?誰能看到魔術背後的真實?」
- 文:編輯部出處:308期2016年2、3月合刊
非乞是乞
那年我在台東,一個好天氣,有秋風送爽、有秋陽溫柔。朋友傳了一封伊媚兒給我,他說「彷彿一夕間,他研究室窗外的木棉已光禿禿的,枯乾的枝椏伸向天際,就像一個乞丐般。」
- 文:編輯部出處:307期2016年1月
畫上生命最後的一頁
在海倫娜的內心世界裡,自學習佛法以後,一直追隨著佛陀自利利他的精神,懷著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的願力,不斷無窮盡地付出,秉承著佛陀偉大的精神,展露於現實的世界裡,照亮每一個角落,給人帶來一片光明,也就是她的力量來源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307期2016年1月
談莊子的寓言故事“朝三暮四”
《莊子》一書有許多是用寓言故事、聖哲之言和荒誕之語來表達深刻的哲理,讀起來十分有趣;多則寓言故事皆能激盪出新的思維以及新的領悟。有一則寓言故事是這樣的:
- 文:編輯部出處:269期2012年8月刊
關
關的意思,是於險要之處,或易守難攻之地,所設的界門,並派兵駐守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269期2012年8月刊
禪和参
上弦月 月如弓
新剃眉顏柳上梢 道似千江翻天浪
月滿圓 猶明鏡
世間萬物俱圓融 鏡智大圓如虛空
- 文:編輯部出處:269期2012年8月刊
那遠遠的雨(上)
鼓雨鈸雷,灑下的是一堆交錯的音符;可惜那意頗邪的划過,不是令人驚駭的閃電,而是一些令人防不勝防的陷阱。(雲老禪師的”思路”)
- 文:編輯部出處:269期2012年8月刊
每逢法會期間
記得剛來菩提寺時,從佛研院的行堂做起,凡遇法會,學生個自負責的工作已安排好,從年初到年尾的法會大小約十來次,真的是體會出行堂職事的重要性,爾後進入常住擔當的職務更是不能馬虎
- 文:編輯部出處:268期2012年7月刊
一與無量的聯想──禮拜八十八佛大懺悔文有感
大多數的人都相信說能學佛修行,甚至出家,應該善根很深厚,惡業相對的也比較少才對。我也這麼以為,而且檢討自己這一生,雖然小過不斷,大惡還好沒犯,可以不必懺悔業障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268期2012年7月刊
夜婆、天空的舞者、月桃葉
住在雲林虎尾的朋友給了我一封email:
「昨天清晨三、四點時被牆壁的碰撞聲吵醒了過來,原來是一隻迷航的蝙蝠,如何將牠趕出去呢?好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265期2012年3月刊
來不及說出口的話
在台灣南部,一個偏僻村落的鄭家,父母生了四個孩子,文雄是老么,上有一個哥哥,和兩個姊姊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264期 2012年1-2月合刊
返照
返照,又名觀照、內視,白話叫做冷靜、客觀的思考、檢視,或者說是深入的認識、檢討與反省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220期 2007年 11月刊
不怕無廟 只怕無道(下)
有人喜歡清淨,討厭僧團的嘈雜,及人與事的種種問題,因此選擇住山或獨住精舍,據說台灣精舍有兩萬多間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220期 2007年 11月刊
鏡頭悟語
我出家前的工作經歷猶如幻夢一樣,從美工到廣告設計,乃至企劃、剪接、導演與節目製播,像一幅幅拼貼,自有千般滋味,但是這段故事我得從頭談起...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219期 2007年 10月刊
不怕無廟 只怕無道(上)
「不怕無廟,只怕無道」,這句話是晚近在台灣成就肉身菩薩的清嚴法師所提出來的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219期 2007年 10月刊
是苦行嗎?
師父曾經說:「苦行是助緣,如果意念只是到田裡種田,雨淋太陽晒,那是苦,是農夫,不是學佛修行。」
- 文:編輯部出處:218期2007年 9月刊
愛情這條路
古今中外,太多歌頌愛情的詩詞文章,愛情真的那麼幸福快樂嗎?
- 文:編輯部出處:218期2007年 9月刊
鵝出瓶否
二十四歲以前,我一直住在台北,七十四年農曆正月初八那天,我正式揮手跟台北說「再見」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217期2007年 8月刊
談從業中顯道
「業」是造作的行為,行為完成後,得到善、惡、無記三種差別結果;善報感生天人,惡報墜墮三途。無記是一種善惡難辨的業,果報還是不出六道輪迴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216期 2007年 7月刊
住下來
去寺裡共修, 超愛到大殿前大樹下的石桌石椅那邊坐坐, 近看彌勒菩薩慈顏常笑, 遠看大殿屋頂上的觀音菩薩平靜莊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