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文:編輯部出處:271期2012年10月刊
僧事日記一則
阿羅漢應供,就像是吃自己的東西,不虧欠別人。須陀洹應供,就好比吃自家父母的,雖理所當然,還必須心存感激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271期2012年10月刊
自性
金剛經言:過去心不可得、現在心不可得、未來心不可得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274期2013年1-2月合刊
七里香
七里香又開花了。花開花謝,數不清,今年已是開第幾次了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274期2013年1-2月合刊
來一碗甜湯吧
夏天過去,秋天“噴涕”才一打,冬日旋又來臨。時間俯身向我,我驚視它在風中奔跑,沙漏又將盡,不禁急嚷:慢、可否再慢?
- 文:編輯部出處:274期2013年1-2月合刊
新詩
半夜無人私語時
一種癢隨夜悄悄蘊釀
不知當初是怎樣造作成癢的
只知至今猶未結疤
像風濕酸痛
隨著天候想犯就犯
- 文:編輯部出處:275期2013年3月刊
隨所住處常安樂
未曾航行於暗夜的人,不知道如星星般的燈火,會令人雀躍不已;當看到陸地,那顆興奮的心,幾乎脫口而出。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275期2013年3月刊
為心之師
五祖曰:「譬如水牯牛過窗櫺,頭角四蹄都過了,因甚麼?尾巴過不得。」
- 文:編輯部出處:275期2013年3月刊
忍
忍字七劃,好記又好寫,卻最難做到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275期2013年3月刊
我的修行路
當我還是在家居士時,為聆聽老和尚的課,盡力排除萬難盡可能的不缺課 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276期2013年4月刊
瀟灑的走
菩提寺是叢林道場,朝暮課誦都依佛門儀規作典範,晨鐘暮鼓,初一、十五與前一天的晚課都要拜願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276期2013年4月刊
找回最初的悲憫與熱誠──殯儀館誦經見聞有感
信徒的親人往生了,靈堂設在殯儀館,禮請本寺的出家師父去誦經。這次水牌排到我,少不得去濫竽充數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277期2013年5月刊
靜坐止觀有感
學佛之人靜坐是必修課程,於靜坐中運用止觀法門可以培養定慧修養,尤其恩師上白下雲老禪師的靜坐止觀乃獨門心地發明
- 文:編輯部出處:277期2013年5月刊
憶母親
小時候的幾個夢一直記憶猶新,夢境中黑夜裡找不到媽媽,心裡感到惶恐無助,醒來後餘悸尤存,這夢境潛藏著媽媽從我的生命中消失的恐懼
- 文:編輯部出處:277期2013年5月刊
大力量人
一、世間無常覺,二、多欲為苦覺,三、心無厭足覺,四、懈怠墮落覺,五、愚癡生死覺,六、貧苦多怨覺,七、五欲過患覺,八、生死熾然苦惱無量覺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277期2013年5月刊
欲望
從電視新聞得知有人為了瘦身非常辛苦,身上埋一千五百針,差一點斷送生命,簡值花錢又受苦,又不能達到減肥效果,何苦來哉!
- 文:編輯部出處:278期2013年6月刊
重塑自我 脫胎換骨
學佛行人,尤其出家人不只是修行辦道,還要脫胎換骨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278期2013年6月刊
說夣(上)
每個凡夫都會作夢,只是有美夢與惡夢的差別。醒來時,則有餘悸猶存的
- 文:編輯部出處:279期2013年7月刊
大智文殊師利菩薩
大智文殊菩薩是四大菩薩(觀音、文殊、普賢、地藏)其中一位,以智慧第一,是如來法王子,為眾菩薩之首
- 文:編輯部出處:279期2013年7月刊
說夢(下)
五代南唐後主李煜,雖貴為一國之君,但才華洋溢,所作的詞被推為古今第
一。只是不思振作,以致成了亡國奴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279期2013年7月刊
下午二點二十分.開往新左營的火車
是一趟奇幻的旅程,那車、那人、那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