衲衣下的故事

    龜山國小在哪裡

  • 文:編輯部出處:304期2015年10月
  • 不知”會迷路;“知”的結果可能最後還是迷,因為意念不清晰,你的所知仍只是“自證”而已,未經過客觀的“證自證”。只有運用思想,發揮智慧,日長月久知識經驗的累積,才能靈活反應。

    別惹鸚鵡       

  • 文:編輯部出處:305期2015年11月
  • 一天一位同學唱作俱佳的說:「唉喲!李老師妳也幫幫忙....我們還有其他科要讀呢!整天叫我們讀國文、國文....讀到最後簡直變成狗文了!」還學小狗叫了幾聲,大家一陣爆笑,“狗文”便成了大家紆解壓力的發洩語

    為了“了生死”

  • 文:編輯部出處:306期2015年12月
  • 你也知道,老和尚一直都要我們在生活中修行,所以有時候也會給我們製造一些問題、委屈、誤會,讓我們在那邊起煩惱,發無名火。我也不例外,常常會被緣境轉得昏頭轉向,所以就有苦頭吃了。

    粗茶淡飯一聲磬  

  • 文:編輯部出處:306期2015年12月
  • 「人間事不瞭解的可以慢慢去瞭解與學習,不是凡事都推給神明!」有些生命的問題也要靠自己努力,否則只會在無明中任人擺佈,像個死結越繞越煩。人往往就是依賴,迷惑這些,不瞭解便去行,那就是迷信!動輒「擲筊」、「扶鸞」、「抽韱」、「托夢」

    小三的問題

  • 文:編輯部出處:320期2017年4月
  • 行動派的張牙舞爪,逼得人妻節節敗退,一副鵲佔鴆巢的態勢,還大辣辣的說:「我們只是在不對的時間相遇而已!我們是認真的。」

    明月幾時有

  • 文:編輯部出處:323期2017年7月
  • “水、月、身、影”彷彿是每個人不同的人生經歷,必然會抓住一些飛鴻泥爪。如果不能離色離相,究竟法諦,就會在無明的立足點上,分別得失,思憶再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