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文:編輯部出處:340期2019年1、2月
衲衣下的足跡 謝謝大家!
殺人刀、活人劍的施展是自己的事,也要自己了,人家說我固執,那就固執吧!
- 文:編輯部出處:340期2019年1、2月
衲衣下的足跡 覓得一塊安身處
誦經的師父之所以稱為「悅眾師」,即是在唱誦時要達到愉悅柔和,令大眾生歡喜心,才能讓參與的人得到利益,帶著法喜而歸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339期2018年12月
衲衣下的足跡 印度朝聖之旅(下)
修行仍以在心地上下功夫為唯一解脫之道,在人我之中完成;但是,也不必去拒絕或反對朝聖,畢竟那是佛陀所允許的,必然有其深意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338期2018年11月
衲衣下的足跡 雲的故事
仍在承受著各種障礙與苦惱,身為大乘佛法的行者,自修之餘,寺務之外、別忘了隨緣接引,助他們一臂之力,早日走上菩提大道,讓這世間的苦難逐漸消失
- 文:編輯部出處:338期2018年11月
衲衣下的足跡 印度朝聖之旅(上)
阿難!此四處是有信仰心之善男子應瞻禮尊敬之處。阿難!具有信仰心之比丘、比丘尼、優婆塞、優婆夷應往復朝禮:『此是如來出生之處,』『此是如來成等正覺之處,』『此是如來轉無上法輪之處,』『此是如來般涅槃之處。』
- 文:編輯部出處:338期2018年11月
衲衣下的足跡 做功課
「早課皈依,乃係佛弟子及天神等皈依時刻。」是在提醒:福報再大用完了還是會墮落輪迴,是不可靠的。又說:「晚課皈依,乃係僧伽為天與人以外的眾生,諸鬼、畜牲、阿修羅等皈依時刻。」所以是對鬼道的眾生說法,設蒙山施食,廣濟幽冥
- 文:編輯部出處:337期2018年10月
衲衣下的足跡 豬臉的歲月
「昨日夜叉心,今朝菩薩面。菩薩與夜叉,不隔一條線。」
- 文:編輯部出處:337期2018年10月
衲衣下的足跡 去來菩提
「像犀牛角一樣獨自遊蕩」其實是個比喻,比喻要去認識及享受孤獨的內在
- 文:編輯部出處:337期2018年10月
衲衣下的足跡 翻轉吧!我的寺院生活
在夜深靜下來思量:僧伽之所以學習「修行」,是要誠實的面對自己,抱持努力、謹慎的態度去克服自己的障礙與不足,期間還會承受他人的諸般指教…種種滋味
- 文:編輯部出處:336期2018年9月
衲衣下的足跡 好神拖
經此,讓我理解“真相”與“虛假”之間,物之“完整”與“損壞”之間,不是只單純的一條明顯的「界限」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336期2018年9月
衲衣下的足跡 禮誦《梁皇寶懺》有感
人生苦短,能夠學佛,無非於暗室點了一盞明燈,是何等可喜可賀的事
- 文:編輯部出處:335期2018年8月
衲衣下的足跡 居之安──房間
禪宗有所謂的禪和子「樹下一宿」之說──天地即是他的房間,秉持著「處處無家處處家」的灑脫自在,不執著房間一向的私密、安逸或者欲望的收藏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334期2018年7月
衲衣下的足跡 尋河
不斷編織並侃侃縷述河上風光,拼湊今昔的人事碎片,那就會像佛法所說的「根塵相觸相應外境」,意識湧動波波的轉折與陣陣的波瀾,啊!這剎那剎那的生滅,總是拘泥於“色”!
- 文:編輯部出處:334期2018年7月
衲衣下的足跡 憶念師公
「在自己的成績單上打分數。」
- 文:編輯部出處:333期2018年6月
衲衣下的足跡 青銀世代的對話
「你可以憤怒,只是你花太多時間憤怒,你的精力就不夠給你拿來成功了」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332期2018年5月
衲衣下的足跡 點滴老化的你我
在身體與精神雙重的老化之下,就只有任憑業力擺佈,失去自由與失去尊嚴,唯一能陪伴的是無可奈何與莫名的空虛了
- 文:編輯部出處:331期2018年4月
衲衣下的足跡 問路
「感謝!感謝!不好意思!由於你的帶路,讓我能幸運的參加了老和尚辦的第一次大專禪七。」
- 文:編輯部出處:331期2018年4月
衲衣下的足跡 禪修,常修
「禪修不是三天兩頭的活兒,修行也不止於這一輩子的事。」
- 文:編輯部出處:330期2018年2、3月
衲衣下的足跡 「處中得道」
修行就像一個彈琴的人,怎麼樣把琴絃調到恰到好處,因為琴絃調得太緊容易斷掉,調得太鬆又發不出正確的音來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329期2018年1月
我空怖滅
這章的重點就在「怖跟畏」,怖就是恐怖,畏就是畏懼。恐怖與畏懼源於人們內心的一種擔憂,因擔憂生起一個“我”的執著。執著什麼?就是自己的好惡,也就是自己的一份情感作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