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文:編輯部出處:317期2016年12月
衲衣下的足跡--當一切正在發生
但台東大山大海的背後,人文意涵多樣,少不了有些令人動容的故事,盈漾著未知的諸多可能
- 文:編輯部出處:317期2016年12月
衲衣下的足跡--「結夏安居共修活動」拾慧
而「不起分別」之意並不是不去分別,而是譬如一件事情,分別之後會產生相對的「是」或「非」,要去探討「是」中有無「非」的成份,「非」中是否有「是」的成份
- 文:編輯部出處:315期2016年10月
衲衣下的足跡--散文(一)人身難得
所以師能綜合就在當發心住故。這說明信佛學佛要有所提昇,就在這個「當下的發心,住不動搖也」
- 文:編輯部出處:315期2016年10月
衲衣下的足跡--採訪若峰法師
以密法而言,希望密乘行人,從「發心、熏習、出離以至解脫」,各個并具資糧,亦即是修行菩提必須具備的條件,或謂菩提解脫之道次,入於涅槃果證必經之流程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314期2016年9月
平常心即是道--採訪若喬師
50歲之後,雙親走了,師父走了,面對“修行”我自問:「當下消得施主四事供養否?有幾分是自己作得了主的?」似乎不再有牽掛,可以伴清風明月走完下半生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313期2016年8月
有緣千里來相會--採訪若崇法師
那時有人問我:『有的人請假十幾年的,都不敢回來,妳還能回來安住?』
- 文:編輯部出處:312期2016年7月
是因 是緣 是自然
是老和尚看我們太安逸了,所以沒事就製造一些問題,讓我們能居安思危。可是為什麼偏是我,竟然叫我去後院捉一隻鵝來,師公說:『蓮一!快!快去後面抓一隻鵝來!』」
- 文:編輯部出處:311期2016年6月
如達師再見
當老人家點頭的時候,你不再說話,開始打包行李,義無反顧的去了
- 文:編輯部出處:311期2016年6月
木猶如此,人怎可不歡
樹於我彷彿萬物之始,這日復一日的散步多像修行,你突然覺得跟兩旁的樹,跟這片土地是這麼的親,又跟菩提寺這麼緊密相連
- 文:編輯部出處:311期2016年6月
介紹「因設三量法」
按因明學在唐代極盛一時,內容太深,非一般人所能理解
- 文:編輯部出處:310期2016年5月
辛莉與貓
那是一所位於北投,靠近復興崗的國中,有一天校園內發生了一件詭異的貓事件,對於從不養貓的辛莉來說,才稍解貓世界的概況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309期2016年4月
魔術師與孔雀
「魔術是什麼?誰能洞識眼前的一切?誰能看到魔術背後的真實?」
- 文:編輯部出處:308期2016年2、3月合刊
非乞是乞
那年我在台東,一個好天氣,有秋風送爽、有秋陽溫柔。朋友傳了一封伊媚兒給我,他說「彷彿一夕間,他研究室窗外的木棉已光禿禿的,枯乾的枝椏伸向天際,就像一個乞丐般。」
- 文:編輯部出處:307期2016年1月
畫上生命最後的一頁
在海倫娜的內心世界裡,自學習佛法以後,一直追隨著佛陀自利利他的精神,懷著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的願力,不斷無窮盡地付出,秉承著佛陀偉大的精神,展露於現實的世界裡,照亮每一個角落,給人帶來一片光明,也就是她的力量來源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307期2016年1月
談莊子的寓言故事“朝三暮四”
《莊子》一書有許多是用寓言故事、聖哲之言和荒誕之語來表達深刻的哲理,讀起來十分有趣;多則寓言故事皆能激盪出新的思維以及新的領悟。有一則寓言故事是這樣的:
- 文:編輯部出處:269期2012年8月刊
關
關的意思,是於險要之處,或易守難攻之地,所設的界門,並派兵駐守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269期2012年8月刊
禪和参
上弦月 月如弓
新剃眉顏柳上梢 道似千江翻天浪
月滿圓 猶明鏡
世間萬物俱圓融 鏡智大圓如虛空
- 文:編輯部出處:269期2012年8月刊
那遠遠的雨(上)
鼓雨鈸雷,灑下的是一堆交錯的音符;可惜那意頗邪的划過,不是令人驚駭的閃電,而是一些令人防不勝防的陷阱。(雲老禪師的”思路”)
- 文:編輯部出處:269期2012年8月刊
每逢法會期間
記得剛來菩提寺時,從佛研院的行堂做起,凡遇法會,學生個自負責的工作已安排好,從年初到年尾的法會大小約十來次,真的是體會出行堂職事的重要性,爾後進入常住擔當的職務更是不能馬虎
- 文:編輯部出處:268期2012年7月刊
一與無量的聯想──禮拜八十八佛大懺悔文有感
大多數的人都相信說能學佛修行,甚至出家,應該善根很深厚,惡業相對的也比較少才對。我也這麼以為,而且檢討自己這一生,雖然小過不斷,大惡還好沒犯,可以不必懺悔業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