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文:恕出處:385期2023年03月
衲衣下的足跡 愛與不愛的思索 --因誤會而結合,因了解而分開
「因為誤會而結合,因為了解要離婚」,是不是下次還要再去誤會一次?
- 文:恕出處:384期2023年1、2月合刊
衲衣下的足跡 捕風捉影集
「虛空與雲,相互映現,相互無礙,一切變異,皆是各各因緣,彼此無關無牽;所以分別,只為諸相迷惑,只為諸色運轉。」
- 文:恕出處:382期2022年11月
衲衣下的足跡 笑問客從何處來?
兒童“相見不相識,笑問客從何處來”,童言童語本來天真自然,但這無心的一句話,卻重重的打在賀知章的心上,離鄉多年,似被故鄉所忘!
- 文:雲出處:381期2022年10月
衲衣下的足跡 諦聽!生命的樂章
「一片黃葉,毫不經意地飄落地面;一陣風雨,毫不經意的灑落人間;可是,那黃葉與風雨之間將發生些甚麼?唯有禪思!」
- 文:編輯部出處:380期2022年9月
衲衣下的足跡 灑脫地走 乘願再來
祈願法師速去速回,再共圓菩提行,共證菩提道果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378期2022年7月
衲衣下的足跡 窗櫺贅語
對於性格拘泥、龜毛、愛吹毛求疵的人,那條細小尾巴,肯定就是你最不願割捨,最不願放下的執著與計較,那條過不了門檻的尾巴也象徵著微細惑
- 文:編輯部出處:378期2022年7月
衲衣下的足跡 義賣的善循環
談到是否觸犯戒律,經典有強調「專款專用」的重要性,「檀越所施物不異迴作餘用」,信眾的布施不能用於違背他本意之處,如果因此而觸犯戒律,這才是出家人要小心的
- 文:編輯部出處:377期2022年6月
衲衣下的足跡 玫瑰與刺--從“冷笑話”談起
所以,把身口意定調在業還是道,這無關天熱或天冷,多刺還是多嬌?畢竟外境無法障礙一個行者,而是看你內心「受想行識」起了什麼樣的變化作用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376期2022年5月
衲衣下的足跡 眾裡尋他千百度,只為還他四佰伍
馬祖禪師怎樣考驗他,他終顯「一心不亂」,成為一個不迷惑之人;不須東西南北奔走,只須體悟現前
- 文:編輯部出處:376期2022年5月
衲衣下的足跡 生命的課題
「老病死」並非年老者的專利,生命每天都在流逝,病苦哪天來臨也未知,只能珍惜日常的每寸光陰,在有幸得聞佛法的人身,期許深入佛陀法義,明了「生」的內涵,遠離顛倒夢想,達到心無罣礙,那麼死亡來臨的時刻才能解脫自在
- 文:編輯部出處:375期2022年4月
衲衣下的足跡 別人是一面鏡子
他也常常提醒我們說:「你們能同門吃一大鍋飯,若沒有很深的宿世因緣那是不可能的,所以要懂得惜緣。」
- 文:編輯部出處:375期2022年4月
衲衣下的足跡 四月17──誰來?
臘月30的到來,彼時你能交出什麼樣的「成績單」?若平時熏修有功,能夠作得了主,肯定臨命終時臨危不亂,必定能得到自在解脫!
- 文:編輯部出處:375期2022年4月
衲衣下的足跡 斜槓的「僧」活
白雲老和尚曾說:「修行,就是修理自己。」這也是千佛山的家風之一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372期2021年12月
衲衣下的足跡 學習音樂之路
據了解寺院開辦烏克麗麗,是希望透過不同的課程接引更多的人認識寺院、走進寺院,增加彼此的互動,開啟另一道認識三寶的大門。我也是在這個因緣際會之下,重拾對音樂學習的熱忱,希望彌補那段不想回憶的過去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370期2021年10月
衲衣下的足跡 聽詹教授演講「換個思惟看問題」的迴響
「如果意念中是計較他人的得失而忘了自己吾日三省的檢討,那無異是在浪費精神,扼煞時間,行為著慢性的自殺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369期2021年09月
衲衣下的足跡 共修一得
如果這樣的道情能夠綿延不斷,如果這一份道心能夠恒久不變,念念與道相應,與生死有關,那麼我們靈山禮佛就有望了!
- 文:編輯部出處:369期2021年09月
衲衣下的跡 生命中的貴人
幫我治療的吳醫師轉述跟老和尚的對話,有一次問老和尚說:「師父您會針炙,怎麼不幫空揚師父針呢?」老和尚回:「業也是要了!」
- 文:編輯部出處:369期2021年09月
衲衣下的足跡 穿彩衣的他
丹霞禪師燒木佛有弦外之音,故莫在「是非」與「對錯」中爭論。同樣的,老萊子化父母暮年的「黑白」,為彩衣的「心靈青春」,視父母所需,對症下藥,這是他那時生命的時空之契機,不為物的表相所轉(彩衣),尚有轉於物的意境(娛親)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368期2021年08月
衲衣下的足跡 四坪於我
修行之所以將相不能為:那些已有的,是否願意放得開?到手該撒去的,能否甘願捨得下?
修行一生的努力,沾不上名,得不到利,只是為法忘軀,只是為道忘我,剩下的是寧靜的寂寞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366期2021年06月
人物採訪 師公接駕
「出家人是吃十方的,你是吃十一方,人家餵你,你還咬人?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