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文:編輯部出處:306期2015年12月
冥王星三部曲之二 「瀟灑走一回」後記
佛法的基本精神是修心,即五蘊,即每個人的那個「我」─這不是法執!「佛法修行是自私的」所表達的就是這個「佛法的基本精神」,因為所謂「自私」,除了「修理自己」之外,老人家還說,我們在佛法上的修養高低,是我們自己的事,和他人無關!
- 文:編輯部出處:306期2015年12月
課堂拾慧
身、口、意的造作又以意為發動之始,猶如汽車之引擎發動了,車子才會動;而人之行為作用以「意」策動「身」與「口」的行為. . . . .
- 文:編輯部出處:306期2015年12月
方形西瓜與堅果樹
框即是煩惱,框即是障礙;如果彼此無法欣賞他人的那個框,不妨在短暫的交會中,觀察造作不同,試著去認識它;如果我們無法突破自己的這個框,至少在有限的生命裡,汲取知識經驗,試著去拓展它!羅馬並非一日成就,種子亦非一夜結果;所以我們才說:生命本身即是個奇蹟!
- 文:編輯部出處:306期2015年12月
給閨蜜的一封信
妳說:「生命有什麼真實的意義,日子只是沒事找事幹。寫文章對我沒任何價值,如果對人有點打發無聊的用處,那就寫....... 」
- 文:編輯部出處:306期2015年12月
心的微妙
想想天下父母心,那個不是一樣,聽聞子女受苦、死亡,那個不傷心、憂愁哭泣?即使是淨飯王也同樣驚怖墮牀,如熱沙中魚而哭。但是想想,子女有他自己的業,有他自己的功課要修,在因果關係中、因緣法則的變化下,既使驚怖又如何呢?
- 文:編輯部出處:306期2015年12月
電影「暖春」看後有感
觀古鑑今,佛菩薩的成就,無有離於「慈心」的,也就是說,無有無慈心而能成就佛菩薩聖果的;此種慈心的廣博,在前面說過,不僅廣及怨親,更博大以至「無緣」。無緣慈,在佛持論中說:「諸佛之心,不住於有為無為性中,故心無所緣」
- 文:編輯部出處:316期2016年11月
人約黃昏後
午覺醒來,打開信箱,一封紅色「訃聞」靜靜地躺在那裡,訴說著,他的主人已經從輪椅上站了起來,邁著輕盈的步伐走向那銀閃閃的地方,鳴聲悅耳的靈鳥正獻上詩與歌歡迎他
- 文:編輯部出處:316期2016年11月
法語的啟示(下)
她對阿鳳姨訴苦,說:「既然我已經無能力照顧了,想來想去,最好的辦法,就是和阿財作伙,來去死死好了。」
- 文:編輯部出處:316期2016年11月
股票
是貪婪的藪緣
買了想漲
漲了心猿 跌了意馬
得失間心靈戕傷
- 文:編輯部出處:316期2016年11月
梁武帝的新衣
最終國破人亡餓死台城。
學佛學智慧,怎來國亡!
功德在正修,法在哪裡?
智慧增加知識經驗;
- 文:編輯部出處:320期2017年4月
「檀波羅蜜」讀後感
喜好布施之人,就像聰明有智慧的人一樣,知道身體危脆,財務不能恆常擁有,而能及時布施修福,得享後世福樂之報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320期2017年4月
自己的煩惱要靠自己轉(下)
一般人碰到問題的“思維習性”是:一定要找出個解決問題的好方法才算盡責,搞到最後,所有的人都陷入“自以為是”的概念世界,難以自拔
- 文:編輯部出處:320期2017年4月
無底洞
一字「保:呆人」,為人作保就是作呆人,出了狀況,會造成無底洞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323期2017年7月
從佛法看故事4 腳痛
一般人有了問題或煩惱,總是把責任推卸於「要不是他,或她,或它,或牠.....。」
- 文:編輯部出處:323期2017年7月
樂聲旋律裏的止觀課隨想筆記
可以覺察到大部份時間幾乎都活在被各種『自以為是』,『理所當然』概念所制約的情境中,每天被它們牽著打轉,大腦被塞到快要窒息,然後筋疲力盡地爬上床昏沉熬過一天
- 文:編輯部出處:323期2017年7月
參加「千佛山女青年團」春季旅遊感想
與我們這幾位青年相處,師父們很樂於分享,也很虛心熱忱的尋問新的事物,覺得他們很可愛、很好學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326期2017年10月
從佛法看故事 西鄰五子
此寓言告訴我們,人各有所短,但不可怨天尤人,必須揚長避短,把自己長處的潛力發揮至極致,才是有價值、意義的人生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326期2017年10月
閱讀有感
有了適當的能力,生命才能做更好的發揮,將之運作在利己利人的事業上時,呈現的是殊勝的饒益功德
- 文:編輯部出處:326期2017年10月
圓滿朝禮五台山--南無大智文殊師利菩薩
又到清涼境,巉巖捲復垂。
芳心愧自省,瘦骨久鳴悲。
膏雨隨芳節,寒霜惜土時.
文殊色相在,惟願鬼神知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327期2017年11月
佛法看故事 赴火蟲
人會因為前世的邪見,讓今世也難逃兩種邪見的果報:一是出生邪見家庭,因前世有邪僻和覆心,產生各種妄見。二是心態常常諂曲,難得正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