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出處:健康講座期數:342期2019年4月
健康管理漫談(三十八) 認識慢性病
要遠離慢性病,就要“管住嘴、邁開腿”,合理的飲食、適度的運動確是健康的必要守則
- 出處:健康講座期數: 341期2019年3月
氣血、經絡、與健康(93) 認識氣血
運行在人體臟腑、經絡上的氣血,它的來源有三:其一是由肺所吸入;其二是來自飲食;其三是人與生俱來的元氣。
- 出處:健康講座期數: 341期2019年3月
健康管理漫談(三十七) 養生歌
但若色欲旺盛,易耗損精氣,使精氣由盛轉衰,故應避免縱欲。腎藏五臟之精氣,房事耗損精氣,故應有所節制,使腎精得到正常補養,從而使腎精充實、不空虛
- 出處:健康講座期數:340期2019年1、2月
氣血、經絡、與健康(92) 認識五臟--本藏篇(節錄)
五臟生來的大小、高低、脆弱、不端正、偏傾等五種差異,會導致二十五種疾病,這些都是先天結構的問題。先天性的缺陷,難以用後天的方法來改變,
- 出處:健康講座期數:340期2019年1、2月
健康管理漫談(三十六) 養生歌
人的身體來自父母,要好好維護,我們繼承先人所謂的福、壽、富、康寧、攸好德等五福,其中以健康長壽為最大的福報
- 出處:健康講座期數:339期2018年12月
氣血、經絡、與健康(91) 認識五臟--本藏篇(節錄)
五臟先天有大小的不同,也有長得高下、堅脆、是否端正、偏傾的差異;而六腑也有大小的不同,並有長短、厚薄、曲直、緩急的差異。
- 出處:健康講座期數:339期2018年12月
健康管理漫談(三十五) 養生十三法
他提出的養生13法包含髮常梳、目常運、齒常叩、潄玉津、耳常鼓、面常洗、頭常搖、腰常擺、腹常揉、攝谷道、膝常扭、常散步、腳常搓等
- 出處:健康講座期數:338期2018年11月
氣血、經絡、與健康(90) 認識五臟--本神篇
是故怵惕思慮者,則傷神,神傷則恐懼流淫而不止。
因哀悲動中者,竭絕而失生。
喜樂者,神憚散而不藏。 愁憂者,氣閉塞而不行。
盛怒者,迷惑而不治。 恐懼者,神蕩而不收。
- 出處:健康講座期數:338期2018年11月
健康管理漫談(三十四) 29種長壽按摩法(續)
我是看過清代按摩經後,才開始重視胸腹部的保健。自古按摩有不為異性患者按胸前、下腹部的古訓,因此,按摩胸腹,最好是自我保健。
- 出處:健康講座期數:337期2018年10月
氣血、經絡、與健康(89) 認識五臟--本神篇
文章首先提到五臟之所藏,包含精氣神等,其中神包含心、魂、魄、意、志等五神,而心智的運作則包含心、意、志、思、慮、智等,本篇可以說是論及身心互動的經典作品
- 出處:健康講座期數:337期2018年10月
健康管理漫談(三十三) 29種長壽按摩法
所謂浴頭指的是:“兩手掌心按住前額,稍用力擦到下額部,再翻向頭後兩耳上,輕輕擦過頭頂,還復到前額,這算1次。共擦10次,接着用指肚均勻輕揉整個頭部的髮根十次。”
- 出處:健康講座期數:336期2018年9月
氣血、經絡、與健康(88) 認識五臟--宣明五氣篇
五病所發:陰病發於骨,陽病發於血,陰病發於肉,
陽病發於冬,陰病發於夏。是謂五發。
- 出處:健康講座期數:336期2018年9月
健康管理漫談(三十二) 疾病年輕化
依中醫十二經絡流注時段,晚上十一點到早上三點,是膽經、肝經的流注時段,肝經主升發,肝膽相絡,若升發不足,一天的精神就不足,因此習慣晚睡的人,臉色較為蒼白
- 出處:健康講座期數:335期2018年8月
氣血、經絡、與健康(87) 認識五臟--宣明五氣篇
五味所入指的是:酸味食物入肝,辛味食物入肺,苦味食物入心,鹹味食物入腎,甜味食物入脾,稱為五入。五味入五臟,不同口味的食物,經脾運化後,其水谷精華走入不同的臟腑。
- 出處:健康講座期數:335期2018年8月
健康管理漫談(三十一) 不忌口
「但在那段時間,在半年內他的體重從68公斤掉到62公斤,經常感到口渴且多尿,甜食依然是不離手 … 也將純果汁當白開水喝」
- 出處:健康講座期數:334期2018年7月
氣血、經絡、與健康(八十六)
當五臟藏不住精氣而外瀉時,面色就會呈現出五臟本色,就像五臟生成篇所說的,面色若枯槁無華,為不治之証,若面色猶保持些潤澤光亮者,則有生機,為可治之病
- 出處:健康講座期數:334期2018年7月
健康管理漫談(三十) 消失的能力
在《黃帝內經》〈上古天真論〉中,提到了上古有真人,透過修行,能“壽敝天地”,也許人也可以透過某種方式的修行,將原本具有的能力,回復過來
- 出處:健康講座期數:333期2018年6月
氣血、經絡、與健康(八十五)
黃帝內經素問五臟生成篇接著提到了五臟的病色,有諸內必形於外,醫者可由病者的氣色研判此病人是否有生機
- 出處:健康講座期數:333期2018年6月
健康管理漫談(二十九) 身體振動頻率
人體的身心健康狀態可以用身體振動頻率來度量,頻率愈高者,表示身心狀態愈良好,而決定這個頻率的背後因子 (hidden determinants) 為人的意識 (含心理及心靈方面等精神方面的因子)
- 出處:健康講座期數:332期2018年5月
氣血、經絡、與健康(八十四)
以五行而言,心為火而腎為水,腎水能制約心火,例如在保健上,口乾舌燥時,按揉腎經在內腳踝下的照海穴,具有生津袪熱的功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