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文:編輯部出處:346期2019年8月
文章轉載 【極短篇】鍾玲/空難
想了半天,他一直在找自己存活的理由,他做過的算什麼呢?頓時他覺得自己很渺小,他,是應該徹底感恩的人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346期2019年8月
從佛法看故事 鼈渡橋
佛陀告誡比丘,就是因為心容易受到刺激而且易生變化,所以應隨時隨地,以恰當的方法,調適內心。彌醯比丘正念現前地思考佛陀的道理方法後,就證得初果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346期2019年8月
徵文廣場 為什麼要學佛與對如來十號的認識
發現無明煩惱時,需要運用思想發揮智慧;我慢心生起時,更需謙卑面對浩瀚寰宇;發現我比別人好的意念升起時,當知我與眾生平等無二;學習隨順因緣,自利利他,活在當下,隨處皆道場而行修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346期2019年8月
徵文廣場 寄
在不來不去間
十年一道金光
繫念傾瀉而下
常縈 心田裡 思海中
- 文:編輯部出處:345期2019年7月
從佛法看故事 亡賴附鬼
有的福樂安享,逐漸孤傲,甚至作威作勢,氣象盡在財勢之上,行為多屬損人利己;因此時久包禍,待到福盡了,苦報隨之降臨;同時,以前的歡樂自然消失,甚至反求於他時,所得盡是冷漠與卑棄,及嘲笑和諷謔的回歸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344期2019年6月
從佛法看故事 醫者算命
《安士全書》也說善願:經過市鎮,願家家豐衣足食;經過鄉村,願年年風調雨順。看見人家父子,願他們慈孝;看見人家兄弟,願他們友愛。
- 文:詹天賜出處:344期2019年6月
氣血、經絡、與健康(96) 認識經絡
五臟之道,皆出於經隧,以行血氣。
血氣不和,百病乃變化而生,是故守經隧焉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343期2019年5月
從佛法看故事 趙人患鼠
佛陀從祇樹給孤獨園透過神通,明白她的修行情況,就放光開示她:「即使長命百歲,但若不修習,奉行佛法,則生命毫無意義。」後來,她一心專注,如法奉行佛法的教誨,而證得阿羅漢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343期2019年5月
業盡情空
五濁惡世業海泛流中
修行路上應對的才是
法喜充滿,道心彌真
- 文:編輯部出處:343期2019年5月
是人不是人?
徒:那⋯他不是人。
師:曾經是人,如今又不是人,到底是什麼?
- 文:編輯部出處:342期2019年4月
從佛法看故事 權貴辨鼎
所以一個具有智慧的人,凡所有言行,無不小心謹慎;何況是一個學佛的行者,在修養的重點上,是講求廣結善緣,並且以慈悲為懷,普及眾生的饒益功德
- 文:編輯部出處:342期2019年4月
也談〔斷捨離〕
斷:是意念的決定;
捨:是實際的行動;
離:是完成的結果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342期2019年4月
人之初
佛經說:唯有人類才有機會聽聞佛法,利用身體力行佛法,才能轉識成智、復現佛性之光
- 文:編輯部出處:342期2019年4月
清淨的心
塵緣是境
沾染不了
清淨的性
- 文:編輯部出處: 341期2019年3月
從佛法看故事 烏鵌同啄
常有許多的不稱心、不如意,所謂「人生不如意,十之八九」,為什麼?只因智慧不夠,有的明明知道,居然做不到而無可奈何
- 文:編輯部出處: 341期2019年3月
緬甸佛國金塔之旅
大夥兒誦到彌陀經時,天空即揚起綿延天際的無限夕陽,將整座山打得金黃,猶如阿彌陀佛的金色世界,金光熠熠。所有的人都被這麼一幕給震懾住了!
- 文:編輯部出處: 341期2019年3月
參學心得
大懺悔文只是一種儀軌,照著這儀軌作,於行懺悔的過程中,可以減少妄想雜念。懺悔的重點在檢討、悔改、認識自己、修養自己,才是真正的目的。
- 文:編輯部出處:340期2019年1、2月
從佛法看故事 騎馬乘舟
佛法是在現實生活中顯現的,而不是到廟堂裡或法會裡或經典裡去找,經典中有句「平常心即是道」,也就是在平常現實生活中的起心動念,不管是世間、專業,或普遍性的,都有道的存在,問題在於能不能把握?
- 文:編輯部出處:340期2019年1、2月
徵文廣場 清淨的心
塵緣是境 沾染不了 清淨的性
抬不動 累世業因
- 文:編輯部出處:340期2019年1、2月
徵文廣場 把握幸福
《雜寶藏經》〈七種施因緣〉記載的七種布施—顏施:用微笑與別人相處;言施:對別人多說鼓勵的話、安慰的話、稱讚的話、溫柔的話;心施:敞開心扉,誠懇待人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