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261期 2011年9月刊
唯識法相學 - 百法-心所有法 (一)
繼續談唯識法相,前面談到了百法中的心法,現在要談的,是心所有法。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261期 2011年9月刊
禪的誘因
因緣生法,法中有緣的意境,意境與禪,在靜慮的發現,也就是誘導思惟的價值因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262期 2011年10月刊
圓覺之道第六集(下)
當然涉及到這方面,大家會聯想到一個問題:佛陀說的並不只有這些嘛!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262期 2011年10月刊
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- 世主妙嚴品第一之五
菩提樹王自在力 常放光明極清淨
十方眾會無有邊 莫不影現道場中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262期 2011年10月刊
唯識法相學 - 百法-心所有法(二)
繼續談唯識法相,現在談的是百法五大類中的心所有法,心所有法裡有六大部分。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262期 2011年10月刊
公案的機要
公案始於菩提達摩之安心法門。
達摩駐錫嵩山少林寺,有神光行者,立冰雪中,斷臂求法。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263期 2011年11-12月合刊
圓覺之道第七集(上)
何以故?虛空性故!常不動故!如來藏中無起滅故!無知見故;如法界性,究竟圓滿遍十方故!是則名為因地法行。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263期 2011年11-12月合刊
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- 世主妙嚴品第一之五
一切法中離垢地 等眾生數持淨戒
已於多劫廣修行 供養無邊諸佛海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263期 2011年11-12月合刊
唯識法相學 - 百法-心所有法(三)
繼續談唯識法相中百法的第二大類──心所有法六大部份的第二個“別境”。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263期 2011年11-12月合刊
禪的善巧方便
善意巧妙,為達到利樂的權宜之法。
- 文:若知出處:263期 2011年11-12月合刊
何謂禪修?
所謂禪即〝禪那〞之省稱,禪那於梵文有四含義,舊譯有三:棄惡、思惟修、功德叢林,新譯則是靜慮,可見〝禪那〞的意涵相當豐富。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266期2012年4月刊
圓覺之道第八集(下)
修行,是要使我們的身口意行為不要造成一種偏差,要轉變為一種正當的、甚至於有價值、有利益的,這叫做修行,是針對身口意而來。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266期2012年4月刊
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- 如來現相品第二
此華藏世界海北,次有世界海,名毗瑠璃蓮華光圓滿藏;彼世界種中,有國土、名優鉢羅華莊嚴,佛號普智幢音王;於彼如來大眾海中,有菩薩摩訶薩,名師子奮迅光明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266期2012年4月刊
唯識法相學-百法-心所有法(六)
一般都知道,貪瞋癡是不好,但只是說不好並沒有用,而是要知道為什麼因貪而起煩惱?貪瞋癡三者,一般稱為「三毒」,實際上不必稱之為「毒」,為什麼呢?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266期2012年4月刊
禪通三藏及其效益性
不立文字,教外別傳;多少人以是語句,認為禪不在文字,甚至可以不識字。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266期2012年4月刊
白雲老禪師法語(英文翻譯)
信佛 學佛 可以成佛
Believe in the Buddha, follow in the Buddha’s steps, and eventually become a Buddha.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270期2012年9月刊
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- 如來現相品第二
佛身隨應示現,光明之相,即使於十方剎土,種種差別,形相不一;於諸廣大剎土,無量無際,珠網覆蓋,形色各異;於其間,一一佛剎,處處道場,眾會雲集,放大光明,充滿無邊法界。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270期2012年9月刊
百法 ─心法有法(十)
講「無慚」、「無愧」大家可能會想到“善位”中的「慚」、「愧」,這裡是「無慚」、「無愧」,於文字上,我們很容易分辨,有「慚」、有「愧」是善的現象,所以屬於“善位”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272期2012年11月刊
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- 普賢三昩品第三
果位中賢聖,凡所有身相,悉應眾生心,猶若虛空,無礙自在,不同於凡俗,僅依真實而現;而且,所現身相,安住大願之地,無國土之分,普及於一切。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272期2012年11月刊
唯識法相學17-百法-不定位(十二)
”。“悔”是做完事以後產生的現象,常有一句話:人都只有後悔,沒有前思!意思就是等到事情發生以後才來後悔,事情未發生之前都不會好好的想一想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