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文:文文出處:301期2015年7月
休庵拾粹 偶感
山畢竟是山,不是人;人畢竟是人,不是山!
- 文:若知出處:301期2015年7月
楞嚴探秘(二之六)
那在苦果裡面就有身見、邊見、戒禁取見,何謂戒禁取見懂不懂?以三寶弟子來講,怎麼會有這個戒禁取見?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302期2015年8月
佛法要義 智慧(五)
第一,三世智。三世就是講現在、過去、未來,但這個現在、過去、未來,要特別強調,不是談前一生、這一生、來生;現在、過去、未來是講三個不同的時段。
- 文:文文出處:302期2015年8月
休庵拾粹 惋惜了的
每天清晨,習慣於床頭即可以享有的日出,眼簾間,已經失去了那份旭日東昇的希望之美;就像是餐館的廚師,從來不會覺得饑餓之苦。
- 文:若知出處:302期2015年8月
楞嚴探秘三之一
這原先都是有情眾生,怎麼會投到無情、非情中去?這才值得我們警惕!這些都是眾生,我們是有情眾生沒錯,可是這些,看似無情卻有情,不然的話為什麼「生公說法,頑石點頭」?為什麼石頭它會長大?有生命的現象?為什麼水分子也會感應到人類情感的反應?原來萬物都是有情的。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303期2015年9月
佛法要義 智 慧(六)般 若
共般若。所謂共般若,就是說共同,或說普遍性的都是這樣,叫做共般若。
- 文:文文出處:303期2015年9月
休庵拾粹 花 、盆栽
- 文:若知出處:303期2015年9月
楞嚴探秘三之二
過去世的事情很難講,佛陀還說他過去世曾做過小蟲,是一個修行人身上的虱子,但是即使做隻小蟲也有覺性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304期2015年10月
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如來名號品第七
舉凡身語意,於行為之淨治,包括無比之忍行,刻意陶冶與磨練;以至五蘊之調理,入於難忍能忍,難行能行之無生法忍。」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304期2015年10月
唯識法相學(49) 種子與識的關係-現行熏種子
為什麼?因為不歡喜的有抗拒感,歡喜的就會得意忘形,這是必然的現象;這必然的現象就可以發現,現在承受果報的行為,同樣會造作另外一些種子因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304期2015年10月
休庵拾粹
請記取,人間世,原有許多定律:
就像是太陽和月亮,無論你走到那裡;太陽總是東昇西墜,月總是期望缺圓。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304期2015年10月
佛法要義 業(羯磨)(一)
所以業在型態上可以發現,有表面的、有內在的,此外,還有宿業跟現業;什麼叫宿業、什麼叫現業呢?宿就是過去的,已經完成的;現業就是現在正在造作的。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304期2015年10月
楞嚴探秘三之三
我們人類就是從光音天來的,怎麼講呢?就拿我們地球來講,物質的變化有「成、住、壞、空」四個現象,也可說四個過程。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305期2015年11月
唯識法相學50境用四分
其實從表相看無法知道裡面的成分內涵的話,說不定它是一條白蘿蔔呢!它是另一種品種,呈現的是紅顏色,認為就叫紅蘿蔔,最後這種自證分還是不可靠!還要證明你的自證所得的是肯定的,才算是境用四分的完成;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305期2015年11月
休庵拾粹 母親的讚頌
母親,普天下最受人恭敬的女性;像陽光、像風雨,給兒女們溫暖,清涼,滋潤;畢生累積辛酸和勞苦於一身,打從兒女們的來到,即已幾乎付出了半條命。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305期2015年11月
佛法要義 羯磨 業 (二)
法的布施在果報上,不會得到所謂的福德福報,得到的是什麼呢?是不同於福報的一種果報,就叫作非福業。如果於福業來說是色身,非福業是法身,這樣分辨的話就很容易瞭解;所以色身的成就跟法身的成就,就關係到福業、非福業。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305期2015年11月
楞嚴探秘三之四
「見濁」;常常人的眼睛都是往外面看,自己受了戒,自己好像做得到了,可是看到別人,別人做不到,好像別人犯戒了,喜歡講「這個人怎麼樣、那個人怎麼樣」…,就開始跟朋友討論了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306期2015年12月
306期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四聖諦品第八
苦聖諦者:眾生因住逆境而悔恨當初。因住愁城而展轉不安。僥倖於非法,期盼離苦得樂;一味地執著於虛妄處,計量虛妄之知見,以至隨緣造作,業種無以數計。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306期2015年12月
唯識與五蘊(上) 唯識法相學51
所以這種改變是從想上面,從認識到了別而改變的行為,不是從想蘊上起了變化就完成一種作用,就產生一種行為,不是這麼解釋;而是在“想”的上面怎麼樣去調理、去提昇、去改變我們的行為。這時並不認為這個行為的改變是對的或錯的?或究竟與道有什麼關係?
- 文:文文出處:306期2015年12月
休庵拾粹 那擋住窗口的女孩
小琉球之行,乘坐渡輪;迎著風,衝向海,擊起飛騰的浪花。
這是一次海峽之旅,荒島之遊;孤獨地,但並不淒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