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239期 2009年8月刊
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- 世主妙嚴品第一之三
世間所有眾福業 一切皆由佛光照
佛智慧海難測量 如是富財之解脫
- 文:若知出處:239期 2009年8月刊
金剛經研讀之九十八 - 輪迴與出離的關鍵 (三)
基於這種體會,老禪師告訴我們,凡是在《般若經》裡,佛法若提到〝無〞,我們怎樣去看待?
- 文:癡尊者出處:240期 2009年9月刊
佛性在那裏?
佛,是梵語BUDDHA「佛陀」的簡稱,新譯者以為古人稱佛陀就是「浮圖」,實際上浮圖的梵語是STUPA「素堵波」,乃是「塔」的意思,與佛陀為大覺智者的含義差異很大。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240期 2009年9月刊
大般若經要解 - 十波羅蜜(二三)無礙智
介紹九十波羅蜜第八十六個“無礙智波羅蜜”。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240期 2009年9月刊
妙法蓮華經決疑 - 法師功德品第十九
復次,常精進!若善男子,善女人,受持此經,若讀若誦,若解說,若書寫,得千二百耳功德。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240期 2009年9月刊
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- 世主妙嚴品第一之三
佛於往昔廣大劫 集歡喜海深無盡
是故見者靡不欣 此法嚴音之所入
- 文:若知出處:240期 2009年9月刊
金剛經研讀之九十九 - 輪迴與出離的關鍵 (四)
所謂「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」,是說以般若波羅蜜多的方法來做深入觀照的時候。
- 文:癡尊者出處:241期 2009年10月刊
禪行者說 - 抱樸守拙
樸,是純真敦厚,不是未開發。
拙,是謙讓善良,不是大頑愚。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241期 2009年10月刊
大般若經要解 - 般若的觀行(一)
繼續介紹大般若經要解“般若的觀行”。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241期 2009年10月刊
妙法蓮華經決疑 - 法師功德品第十九
諸人嚴身具 衣服及瓔珞
種種所塗香 聞香知其身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241期 2009年10月刊
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- 世主妙嚴品第一之三
處於眾會現神通 放大光明令覺悟
顯示一切如來境 此威猛王能觀察
- 文:若知出處:241期 2009年10月刊
吹皺一池春水干卿底事(一)
《金剛經》與禪宗的關係如何?
- 文:癡尊者出處:242期 2009年11月刊
信而不迷
於人於事,從其關係,與之交通,必然有一份信任或信仰的情感。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242期 2009年11月刊
大般若經要解 - 般若的觀行(二)
繼續介紹般若的觀行,現在談第五個:“如響”。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242期 2009年11月刊
妙法蓮華經決疑 - 法師功德品第十九
復次,常精進!善男子,善女人,受持是經,若讀、若誦、若解說、若書寫,得千二百舌功德。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242期 2009年11月刊
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- 世主妙嚴品第一之三
如來境界無與等 種種法門常利益
眾生有苦皆令滅 苫末羅王此能見
- 文:若知出處:242期 2009年11月刊
吹皺一池春水干卿底事(二)
再回到前面的問題,〝金剛經跟禪宗的關係〞
- 文:癡尊者出處:243期 2009年12月刊
莫為命運所惑
命為軌則,運是轉動,循著軌則,轉動不息,即是命運的常態。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243期 2009年12月刊
大般若經要解 - 般若的觀行(三)
繼續介紹般若的觀行,前面已談十種比喻及十種智力之前三個,現在來談第四──“世智”,“世智”就是指世間的知識經驗。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243期 2009年12月刊
妙法蓮華經決疑 - 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
爾時,佛告得大勢菩薩摩訶薩,汝今當知,若比丘、比丘尼、優婆塞、優婆夷,持法華經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