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200期2006年1.2月刊
大般若經要解 - 方便義〔六〕 般若波羅蜜
有關大般若經方便義「十波羅蜜」這單元,前已介紹五個,以下將繼續介紹第六個波羅蜜--「般若波羅蜜」。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200期2006年1.2月刊
妙法蓮華經決疑 - 信解品第四(五)
佛所教化 得道不虛
則為已得 報佛之恩
- 文:若知出處:200期2006年1.2月刊
金剛經研讀之六十 - 緣起與性空 (三)
可見佛法於〝境〞,講究要絕對的清淨。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221期 2007年 12月刊
大般若經要解 - 九十波羅蜜(四)不滅
這單元的大般若經要解介紹的是九十波羅蜜的第十三個,「不滅波羅蜜」。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221期 2007年 12月刊
妙法蓮華經決疑 - 見寶塔品第十一(三)
諸善男子 各諦思惟
此為難事 宜發大願
諸餘經典 數如恒沙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221期 2007年 12月刊
大方廣佛華嚴經釋義(七)
復有無量徧淨天王,所謂清淨名稱天王,最勝見天王,寂靜德天王,須彌音天王。
- 文:若知出處:221期 2007年 12月刊
金剛經研讀之八十 - 千經萬論只為明心(四)
若做學術研究則會越鑽越迷,造成無法化解的所知障,而這種所知障更會形成自以為是的貢高我慢,於是終成了覺悟的障礙。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222期 2008年 1、2月刊
大般若經要解 - 九十波羅蜜(不失)
繼續介紹大般若經要解九十波羅蜜的第十七個波羅蜜,「不失波羅蜜」。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222期 2008年 1、2月刊
妙法蓮華經決疑 - 提婆達多品第十二(一)
爾時,佛告諸菩薩,及天人四眾:吾於過去無量劫中,求法華經無有懈倦,於多劫中常作國王,發願求於無上菩提,心不退轉。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222期 2008年 1、2月刊
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(八)
妙莊嚴眼天王,得令觀寂靜法、滅諸癡暗怖解脫門。
- 文:若知出處:222期 2008年 1、2月刊
金剛經研讀之八十一 - 千經萬論只為明心(五)
所以,佛法教我們去認識:眾生的業是很平等的;業是公平的,都是依於因與緣的和合。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223期 2008年 3月刊
大般若經要解 - 九十波羅蜜(燄)
繼續介紹九十波羅蜜其中的第二十一個“燄波羅蜜”。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223期 2008年 3月刊
妙法蓮華經決疑 - 提婆達多品第十二(二)
佛告諸比丘:未來世中,若有善男子,善女人,聞妙法華經提婆達多品,淨心信敬,不生疑惑者,不墮地獄、餓鬼、畜生,生十方佛前,所生之處,常聞此經。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223期 2008年 3月刊
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(九)
如來清淨妙色身 普現十方無有比
此身無性無依處 善思惟天所觀察
- 文:若知出處:223期 2008年 3月刊
金剛經研讀之八十二 - 自我轉化的關鍵 (一)
我們知道,每部佛經經文的開頭,幾乎都是〝如是我聞〞這一句,其實它是有來由的。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224期 2008年 4月刊
大般若經要解 - 九十波羅蜜(不戲論)
繼續介紹大般若經要解九十波羅蜜的第二十六個──“不戲論波羅蜜”。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224期 2008年 4月刊
妙法蓮華經決疑 - 勸持品第十三(一)
爾時,藥王菩薩摩訶薩,及大樂說菩薩摩訶薩,與二萬菩薩眷屬俱,皆於佛前作是誓言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224期 2008年 4月刊
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(十)
爾時可愛樂法光明幢天王,承佛威力,普觀一切少廣天,無量廣天,廣果天眾,而說頌言
- 文:若知出處:224期 2008年 4月刊
金剛經研讀之八十三 - 自我轉化的關鍵 (二)
佛陀告訴我們,我們所居住的世界是一個娑婆世界。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225期 2008年 5月刊
大般若經要解 - 九十波羅蜜(不起)
繼續介紹大般若經要解九十波羅蜜,第三十個「不起波羅蜜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