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405期2024年12月
405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
第一人:修無邊福智,功德利群生。
師子吼:法界諸品類,皆依佛言住。
論月者:三昧數無量,幽奧妙法門。
無邊智:忍行入寂滅,平等不動智。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405期2024年12月
佛說四十二章經 第二十六章 天魔嬈佛(上)
天道裡面有阿修羅,是可以肯定的,可是阿修羅不能稱他為天魔。大家看第二十六章的文字,說這是天道的眾生,帶了很多骯髒的東西要送給釋迦牟尼佛,這是他的心態和做法.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405期2024年12月
《金剛經研討》 無得無說分第七
「以無為法,而有差別」是說什麼呢?因為聲聞乘有聲聞法,菩薩乘有菩薩法,還有緣覺乘有緣覺法,所以一切的賢聖,就是依修養成就的這些環境不同,他的結果不同。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405期2024年12月
佛遺教經法句 九、少欲八頌
汙染愛塵境
即是貪慾心
多欲無厭足
惡法常念中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404期2024年11月
404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
無量無邊無數劫 於一念中悉明見
知其修促無定相 此解脫行所行道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404期2024年11月
佛說四十二章經 第二十五章 欲火燒身(下)
「要用讀的心態,去面對別人。」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404期2024年11月
《金剛經研討》 無得無說分第七
可是偏偏佛教界,有一個問題提出來,他會告訴你一個答案,這是目前佛教界最大的問題。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404期2024年11月
佛遺教經法句 戒?曲五頌
逢迎與希合 隨境意逶迤
如斯諂曲心 與道相違和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403期2024年10月
403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
勝德者:離諸過患,與眾生樂,化導之。
無等者:行無畏施,皆令欣慶,心清淨。
最勝者:調伏意業,離諸戲論,口無過。
滅有者:實義得度,功德寂處,佛護念。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403期2024年10月
佛說四十二章經 第二十五章 欲火燒身(上)
這種習慣性,是過去造作形成的,所以叫做業習,就是業的習氣.
其實業的習氣,往往可以成為最好的修行機會;如果不能把握道理,就不能把握煩惱跟菩提的關係。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403期2024年10月
《金剛經研討》 正信希有分第六
頭一個,緣起的現象,不要把它當成引發煩惱的誘因,必須要把握這一點!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403期2024年10月
佛遺教經法句 戒憍慢八頌
憍慢妄自尊 如盲人執燭
光明顯在外 內裡闇癡醜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402期2024年09月
402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
功德林:功、福利之功能;以此功能,化作善行之德;如是德養,聚集如山林,饒益一切有情眾生。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402期2024年09月
佛說四十二章經 二十四章 色欲障道(下)
當生病在打針時,如果過去有這種經驗──我打哪裡會疼,打哪裡不太疼的話,就會選擇不太疼的記憶,對不對?可見如來藏,並不一定就是腦。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402期2024年09月
《金剛經研討》 正信希有分第六
人們常為了一點小事在爭來爭去,甚至於有時候爭到了,回到家裡想一想自己都好笑:「我究竟爭它幹什麼?爭了又如何?」這就是一種悟的境界。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402期2024年09月
佛遺教經法句 戒瞋恚八頌
瞋恚心不攝 善法毀無遺
傷人造惡業 究竟傷自己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401期2024年08月
401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
六種震動,即動、起、踊、震、吼、擊等六種現象.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401期2024年08月
佛說四十二章經 二十四章 色欲障道(上)
這裡所談的色是說,從色塵、法塵、色法這些物質的現象,從動的、靜的去看人的自我怎麼樣,跟色塵緣境相契相應所發生的問題。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401期2024年08月
《金剛經研討》 正信希有分第六
其實任何經典裡面談到是以「值佛」來說;曾經在有佛的時代你也存在,不僅僅你曾經值一佛、二佛、三四五佛而種下了善根。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401期2024年08月
佛遺教經法句 戒睡眠十頌
流光如箭矢 眨眼即消失
晝夜計六時 愛惜莫空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