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277期2013年5月刊
圓覺之道第十四集(上)
這一段經文主要的重點是認識自我,從物質到精神的層面去認識;以佛法慣用的名詞來講,就是色身與法身,色身是物質體,法身是精神的層面。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276期2013年4月刊
圓覺之道第十三集(下)
我們曉得思惟、住持如果與生死跟道沒有關係,那就是世俗人。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275期2013年3月刊
圓覺之道第十三集(上)
於是普眼菩薩在大眾中,即從座起,頂禮佛足,右繞三匝,長跪叉手而白佛言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274期2013年1-2月合刊
圓覺之道第十二集(下)
如果人家認定你的確不是如此,為什麼你還因為誤會而難過呢?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271期2012年10月刊
圓覺之道第十一集(上)
爾時世尊告普賢菩薩言:善哉善哉!善男子,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修習菩薩如幻三昧,方便漸次,令諸眾生得離諸幻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273期2012年12月刊
圓覺之道第十二集(上)
善男子!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, 應當遠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。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272期2012年11月刊
圓覺之道第十一集(下)
擺在某個位置,這都是一種發生的現象,發生以後,我們擺在那裡,確定了,這就是一種「住」,就是存在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270期2012年9月刊
圓覺之道第十集(下)
其實大家不要把「淨土」當成一個國度,一個地方,你只要看這句話──「心淨即佛土淨」,就可了解,究竟淨土是在那裡?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269期2012年8月刊
圓覺之道第十集(上)
前面經文談到,身心都像幻覺一樣,既然如此,於修行而言,豈不無行可修了?之前已談了一部份,現在在「如幻」上,再做深入的認識。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269期2012年8月刊
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- 如來現相品第二
一切塵剎中,經無數億劫,於過去所行之事,妙法佛音,咸演十方塵數國土;猶若光明之網,於光網中悉有佛身,教化一切有情眾生;以平等無差別佛身,徧滿十方法界,隨眾生之根性,善加調伏。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269期2012年8月刊
唯識法相學14百法-心所有法(九)
「慳」就是慳吝,即吝嗇的意思,如果用口語說就是小氣。有人解釋為自私,其實不能與自私扯在一起,自私的人往往是偏於貪。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268期2012年7月刊
圓覺之道第九集(下)
這可從「生與滅」來看,不生就不會有滅;一旦任何的事理發生,就會有煩惱,如果要使這煩惱不存在,就必須讓它消失掉,這種消失的現象就叫滅。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268期2012年7月刊
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- 如來現相品第二
出生佛法,於徧一切處,修治行持,當可克期證入如來境地,猶如普賢菩薩所開啟的覺悟境地;為已獲諸佛大神通故,為已周徧流布法界故,為已能常現法身於法界故。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268期2012年7月刊
唯識法相學13百法-心所有法(八)
「忿」是怒形於色,就是將不歡喜表現於外。貪與欲,如果不表現出來,人家還真不知道你的究裡。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268期2012年7月刊
禪的現實面
現實,就是人生於現前時代,有關實際上的利樂與傷害;無論站在任何的立場,任誰也必須面對,不可能否認或逃避,即使是「出世離塵」的修道者。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267期2012年5-6月合刊
圓覺之道第九集(上)
以科學的觀點來看,人的色身,事實上,總離不開這四大基本元素;可以說,色身就是由四個基本元素組成的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267期2012年5-6月合刊
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- 如來現相品第二
如是坐已,其諸菩薩身毛孔中,一一各現十世界海微塵數一切寶種種色光明,一一光明中,悉現十世界海微塵數諸菩薩,皆坐蓮華藏師子之座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267期2012年5-6月合刊
唯識法相學-百法-心所有法(七)
所以說「了別」,明了辨別的目的是──不要造成煩惱。會造成煩惱,肯定你就是傲慢。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267期2012年5-6月合刊
禪的有非無空
世間法非佛法,佛法却不離世間;亦如眾生不是佛,若信佛、學佛,眾生即可以成佛。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265期2012年3月刊
圓覺之道第八集(上)
大悲世尊,願為此會諸菩薩眾,及為末世一切眾生修大乘者,聞此圓覺清淨境界,云何修行?世尊!若彼眾生,知如幻者,身心亦幻,云何以幻還修於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