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248期 2010年6月刊
妙法蓮華經決疑 - 妙音菩薩品第二十四
爾時,釋迦牟尼佛,放大人相,肉髻光明,及放眉間白毫相光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248期 2010年6月刊
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- 世主妙嚴品第一之四
爾時,出現寶光主海神,承佛威力,普觀一切主海神眾,而說頌言
- 文:若知出處:248期 2010年6月刊
禪宗離相要旨(四)
以佛法來講,不管順境逆境我們都會造作,順就歡喜,逆就排斥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249期 2010年7月刊
大般若經要解 - 百八三昧說(意)
繼續介紹三昩;前面談了身、口,現在談“意”的問題。“意”,就是我們的意識,或者說意念。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249期 2010年7月刊
妙法蓮華經決疑 - 妙音菩薩品第二十四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
爾時,華德菩薩白佛言:世尊!是妙音菩薩、種何善根,修何功德,有是神力?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249期 2010年7月刊
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- 世主妙嚴品第一之四
施門廣大無窮盡 一切眾生咸利益
能令見者無慳著 此普喜神之所悟
- 文:若知出處:249期 2010年7月刊
從般若觀點看清淨修行旨趣(上)
《金剛般若波羅蜜經》所介紹的是大乘教義的佛法思想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250期 2010年8月刊
圓覺之道第一集
一般介紹《圓覺經》,都是照著經文加以解釋,通常稱做註解,而我是以法要的方式來做介紹。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250期 2010年8月刊
妙法蓮華經決疑 -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
問:「云何愚癡?」
答:「愚者笨拙,癡者迷惑;是障道之因,阻礙修養智慧者。」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250期 2010年8月刊
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- 世主妙嚴品第一之四
如來出現於世間 普觀眾生心所樂
種種方便而成熟 此淨光神解脫門
- 文:若知出處:250期 2010年8月刊
從般若觀點看清淨修行旨趣(下)
在通往覺悟的路上,〝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〞既是我們所要追求的究竟的目標,那麼什麼是〝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〞呢?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251期 2010年9月刊
圓覺之道第一集(下)
其實這些知見很可能也涉及到我們的修養,為什麼?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251期 2010年9月刊
妙法蓮華經決疑 -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
或遇惡羅剎 毒龍諸鬼等
念彼觀音力 時悉不敢害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251期 2010年9月刊
妙法蓮華經決疑 - 陀羅尼品第二十六
爾時,藥王菩薩即從座起,偏袒右肩,合掌向佛,而白佛言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251期 2010年9月刊
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- 世主妙嚴品第一之四
爾時,布華如雲主林神,承佛威力,普觀一切主林神眾,而說頌言
- 文:若知出處:251期 2010年9月刊
常樂我淨的真如法門
佛陀說法,是為了隨機度化眾生;佛陀制戒,是為了守護僧團,才對弟子們有所規約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252期 2010年10月刊
圓覺之道第二集(上)
前面提到,一部經典的開始,可以說就是談它的緣起。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252期 2010年10月刊
妙法蓮華經午疑 - 陀羅尼品第二十六
爾時,持國天王在此會中,與千萬億那由他乾闥婆眾,恭敬圍繞,前詣佛所,合掌白佛言:世尊!我亦以陀羅尼神呪,擁護持法華經者。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252期 2010年10月刊
妙法蓮華經決疑 - 妙莊嚴王本事品第二十七
爾時,佛告諸大眾:乃往古世,過無量無邊,不可思議阿僧祇劫,有佛名雲雷音宿王華智、多陀阿伽度、阿羅訶三藐三佛陀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252期 2010年10月刊
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- 世主妙嚴品第一之四
昔在諸有廣修行 供養剎塵無數佛
令眾生見發大願 此地大力能明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