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出處:紅塵甘露期數:305期2015年11月
休庵拾粹 母親的讚頌
母親,普天下最受人恭敬的女性;像陽光、像風雨,給兒女們溫暖,清涼,滋潤;畢生累積辛酸和勞苦於一身,打從兒女們的來到,即已幾乎付出了半條命。
- 出處:紅塵甘露期數:305期2015年11月
佛法要義 羯磨 業 (二)
法的布施在果報上,不會得到所謂的福德福報,得到的是什麼呢?是不同於福報的一種果報,就叫作非福業。如果於福業來說是色身,非福業是法身,這樣分辨的話就很容易瞭解;所以色身的成就跟法身的成就,就關係到福業、非福業。
- 出處:紅塵甘露期數:305期2015年11月
楞嚴探秘三之四
「見濁」;常常人的眼睛都是往外面看,自己受了戒,自己好像做得到了,可是看到別人,別人做不到,好像別人犯戒了,喜歡講「這個人怎麼樣、那個人怎麼樣」…,就開始跟朋友討論了
- 出處:紅塵甘露期數:306期2015年12月
306期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四聖諦品第八
苦聖諦者:眾生因住逆境而悔恨當初。因住愁城而展轉不安。僥倖於非法,期盼離苦得樂;一味地執著於虛妄處,計量虛妄之知見,以至隨緣造作,業種無以數計。
- 出處:紅塵甘露期數:306期2015年12月
唯識與五蘊(上) 唯識法相學51
所以這種改變是從想上面,從認識到了別而改變的行為,不是從想蘊上起了變化就完成一種作用,就產生一種行為,不是這麼解釋;而是在“想”的上面怎麼樣去調理、去提昇、去改變我們的行為。這時並不認為這個行為的改變是對的或錯的?或究竟與道有什麼關係?
- 出處:紅塵甘露期數:306期2015年12月
佛法要義 羯摩 業 (三)
前面第一個委曲求全,在無可奈何情形之下完成的是曲業。穢業與濁業的差別在哪裡?穢,是卑鄙、下流、陰謀,如偷、搶、扒、劫,造成的傷害,不單單傷害別人,自己也得不到利益的,都叫做穢業;所以肯定彼此都會受到傷害的,就叫穢業。
- 出處:紅塵甘露期數:316期2016年11月
圓覺之道第三十三集(下)
這三個方法不是一種次第,也沒有順序,但是想化解問題必然要相互運用這三個方法,以達到一個饒益性的結果,或者完成一種功德力
- 出處:紅塵甘露期數:316期2016年11月
316期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
一念普觀無量劫 無去無來亦無住
如是了知三世事 超諸方便成十力
- 出處:紅塵甘露期數:316期2016年11月
唯識法相學61十二因緣(二)
這裡談十二因緣就是十二個因緣法,因為“什麼”以及“所緣的是什麼”,就是關係的緣是什麼
- 出處:紅塵甘露期數:316期2016年11月
佛法要義 善與惡的究竟
談善,因為有一個終究的結果,得到一個果報,那就是福報的問題,而談修行辦道,凡有所計較執著,即使是道也會成為障礙
- 出處:紅塵甘露期數:320期2017年4月
圓覺之道第三十五集(下)
舉例來看一個問題,譬如欣賞一張照片,照片裡有一個人像,你的重點是擺在照片還是人像?當然是擺在人像。但是只依這張照片去看人像,是不是就能確定如此?
- 出處:紅塵甘露期數:320期2017年4月
320期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
如人設美饍 自餓而不食
於法不修行 多聞亦如是
如人善方藥 自疾不能救
於法不修行 多聞亦如是
- 出處:紅塵甘露期數:320期2017年4月
唯識法相學65唯識與緣起--三苦(上)
先看行苦,從無明、行、識、到名色、六入,為什麼這一段在十二因緣法裡屬於行苦?
- 出處:應佛之印期數:320期2017年4月
佛法要義 覺的認識
所以本覺,不要把它扯到第八阿賴耶識。本覺既然是佛性,怎麼能顯現出來?如果不能顯現,即使本來就有這種覺悟的本能也沒有用,因為必須要顯現出來
- 出處:紅塵甘露期數:323期2017年7月
圓覺之道第三十七集(上)
這裡談“眾生相”仍以人來說,不包括其他的飛禽走獸,雖然牠們都是有情眾生,畢竟飛禽走獸不是在當生能有機會達到“圓覺”的
- 出處:紅塵甘露期數:323期2017年7月
323期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
佛子弘願,不僅平等一如,更應增上;不可自以為貴,視眾生業重堪憐,而以驕慢心念,大言度他
- 出處:紅塵甘露期數:323期2017年7月
唯識法相學68種子
唯識法相從這個單元開始,要談法相怎麼樣去認識了別而後肯定。這是一個必須先要把握的大前提──憑什麼去認識、去了別,又憑什麼去肯定?所以談唯識法相首先要從種子說起
- 出處:應佛之印期數:323期2017年7月
泡沫集 變
那夜盡之後 白晝來臨
那溫暖陽光 幅射人寰
不是另一種的面對
等著你投注思緒更深
- 出處:應佛之印期數:323期2017年7月
佛法要義 覺的行法(一)
「無上正等正覺」,正等正覺的「等」是說要達到覺的目的,不管用什麼方法去修行,必須在一個正道上,離於正道雖然也有覺的機會,但不可能達到圓滿
- 出處:紅塵甘露期數:326期2017年10月
圓覺之道第三十八集(中)
因為佛法不是教你去取捨,修行也不是教你去取捨,而是偏差的行為會成為障礙,你要怎麼去修正、怎麼去排除障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