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353期2020年4月
大乘起信論 依《華嚴大疏》談真如
法中談飽跟餓,不是以飽與餓來看,是以一個色身的需求,在這需求的中間,必須要瞭解需求的是什麼?需求的是營養,所以營養才是真實義,這種需求必須要恰到好處,才叫做真如。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353期2020年4月
心路歷程、《桑蒙》──佛法、眾生、願
禪定的修養,以四禪為內容,於喜、樂、念、慧中突破「欲」的束縛,發起梵行之願;以平等普緣,篤踐善法,引無量福,感無量果。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352期2020年3月
352期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
如是十佛,各具德養,身聚無量功德,願力世界,各居淨土;是國眾生,覺悟隨德而成就補處菩薩,來去十方世界,自在無礙,方便化導一切眾生。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352期2020年3月
大乘起信論 依《解深密經》談真如
現在來談的是依於《解深密經》裡所談的真如,《解深密經》這一部經典,還是比較偏於唯識的理法。佛法中關係到分析、邏輯方面,幾乎還是以唯識做為重點。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352期2020年3月
心路歷程、《桑蒙》──佛法、眾生、願
三昧是「定學」的基礎。
三昧,於事物當前,正心不亂,遠諸染著,摧伏眾魔,克服障礙;色受相應,一念清淨,即可入達明朗妙湛的境界。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351期2020年1月2月合刊
351期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
賢首菩薩品,要旨在安樂三昧,具足自他兩利之功德;智慧之光,去無明,除煩惱,是調伏無始業作,復不隨業再造之解脫法門。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351期2020年1月2月合刊
大乘起信論 依雜集論談真如
而現在談所謂雜集論,其實就是一個綜合的說法,沒有這本書,沒有這種學派或是叫雜集論,這是一個綜合性的看法。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351期2020年1月2月合刊
心路歷程、《桑蒙》──佛法、眾生、願
四禪、八定、九次第定,三個名相,分別定學,其實就是九種定法,次第增上的禪定修養境地。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350期2019年12月
350期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
經中說此龍王,乃十地果位大權菩薩之化身,係一百七十七龍王中之第七位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350期2019年12月
大乘起信論 真如說義
談唯識來說真如的法義,就是一種對真如的分析,以唯識來看有三個說法:一個是「無相真如」,一個是「無生真如」,一個是「無性真如」。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350期2019年12月
心路歷程、《桑蒙》──佛法、眾生、願
緣,在佛法中說,於心識的變動,是塵所與根能的相應,而後心起慮知,識生執著,形成相和境的現象;而後,自我與相及境,復又作用變化;由藉之情,而再次相應,復有染著或淨捨的不同結果。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349期2019年11月
349期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
大梵天,乃離淫欲之色界諸天;從四禪天而言,係初禪天。梵天依序為大梵天、梵輔天、梵眾天;大梵天所得之禪定,位於初禪與二禪之間,故說是中間禪。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349期2019年11月
大乘起信論 淨熏
這裡講「淨熏」,並不是說用什麼清淨的東西去熏習它,而是用什麼方法。什麼認知去作熏習,使它顯現出清淨,當然,就有很多的道理方法。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349期2019年11月
心路歷程、《桑蒙》──佛法、眾生、願
不過,若依法華思想說菩薩,當以上行、無邊行、淨行、安立行,乃是諸菩薩摩訶薩中的導師,應列彌勒、文殊、觀音、普賢四大菩薩為代表性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348期2019年10月
348期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
五種縛,即繫縛眾生,令使流轉三界之妄惑:如貪、恚、慢、嫉、慳等。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348期2019年10月
大乘起信論 染熏
這有三大部分:一個是名言,一個是色識,一個是煩惱。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348期2019年10月
心路歷程、桑蒙──佛法、眾生、願
善知識的類型,大約可以分為三類:
外護者--身心安穩,無有怖畏。
同修者--相互勉勵,共同切磋。
教授者--開示善導,破闇啟明。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347期2019年9月
347期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
善音海神,統理海眾生,以音普順,語言辯明,令海眾生歡欣喜悅;雖然彼神,仍然具有貪欲、瞋恚、癡迷之愚惑,却猶能善解一切音聲;何況總持三昧,成就自在威神之力!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347期2019年9月
大乘起信論 染與淨(下)
善業、惡業都是煩惱,絕不能說惡業是煩惱,善業是菩提,不能用這種方式去看
- 文:白雲老禪師出處:347期2019年9月
心路歷程、桑蒙──佛法、眾生、願
也就是面對自己,照見現實中的起心動念,刻意的認識,透然的瞭解,必須發現自我感性分別的染著之處;因為,那就是障道因緣,那就是造業根源,卻也正是開啟「道」的樞機之所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