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出處:紅塵甘露期數:367期2021年07月
367期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
梵行,梵天所行之法,以斷婬欲為要;修梵行者,當生梵天。梵行清淨,乃菩薩利他之行,以慈、悲、喜、捨為四梵住;此四無量心,乃往生梵天之行法。
- 出處:紅塵甘露期數:367期2021年07月
大乘起信論法義 生滅的法義
法,是化解問題的道理方法,生相是有為法生起的現象;轉變為無為法,是一個滅的現象。
- 出處:紅塵甘露期數:367期2021年07月
佛說四十二章經 割愛去貪(上)
在修養自己的時候,是不是貪愈來愈少?少到慢慢清淨了?
- 出處:紅塵甘露期數:366期2021年06月
366期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
灌頂之義,約分兩大類:考真言門、一為傳教,二為結緣;大體上,是密乘行者、與印可傳教阿闍梨位,以及普為眾生,祝福加持。
- 出處:紅塵甘露期數:366期2021年06月
大乘起信論法義 生滅說義
佛法裡有一個基本理論,是談因緣和合、因緣離散,看起來好像很簡單,事實上是一個很難,甚至在佛法裡是最複雜的一個課題。
- 出處:紅塵甘露期數:366期2021年06月
佛說四十二章經(二之四)
西藏的密宗裡常常會持咒語,大家不要以為西藏喇嘛念的都是咒語,只是他們的發音都是藏文,念的那種方式,其實跟我們念經是相同的,只是發音不同。我們念的是國語,他們念的是西藏語。
- 出處:紅塵甘露期數:365期2021年05月
365期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
正心正念,於思惟中不分別計著,於讚於毀,心念不動;無論垢淨難易,大小成壞,以及有無,於心念中明了;猶言明辨是非對錯,卻不參與是非對錯,為法本因緣而生故,無體無性空無實故。
- 出處:紅塵甘露期數:365期2021年05月
大乘起信論法義 境用四分
在經典上有一個最要緊的一個字「照見」,照見什麼?在這個表相中間,能深入而且還能肯定,證明所肯定的,就能夠了生脫死,得解脫,而得到真正的饒益性,這樣才能談得上於因緣法,在唯識學上面有所認知
- 出處:紅塵甘露期數:365期2021年05月
佛說四十二章經(二之三)
所以「欲」不可以一開始就用「斷」的方式去面對;要先少欲,慢慢淡欲,最後能做到無欲,或是清淨欲。這樣慢慢去修養,才是面對欲應有的態度和認識。
- 出處:紅塵甘露期數:364期2021年04月
364期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
菩薩勇猛求佛道
住於生死不疲厭
為彼稱歎使順行
如是令其無退轉
- 出處:紅塵甘露期數:364期2021年04月
大乘起信論 因緣生法的軌則
因緣生法不是偶然的,不是把一個因,放在一個緣就會生起萬法,它一定有一些什麼樣的跡象、有些什麼樣的軌則,就可以發現因緣為什麼生法!
- 出處:紅塵甘露期數:364期2021年04月
佛說四十二章經(二之二)
以男女之間的感情來講,因為愛才會有恨,為什麼呢?愛產生變化了,愛變淡了,使原來的愛變成恨了。如果從來都沒有愛的成分、情感,不可能產生恨。
- 出處:紅塵甘露期數:362期2021年1、2月合刊
362期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
初發心:起始發菩提心,期求無上菩提;於菩薩十住中,是發心住之第一位。初始,因見如來相好莊嚴,尊重難遇
- 出處:紅塵甘露期數:362期2021年1、2月合刊
大乘起信論 體用相境(二) 緣的認識
尤其談到因緣,千萬要清楚:絕不是「以因相應於緣」,而是緣力引發它的因;這是要特別注意的一個重點!
- 出處:紅塵甘露期數:362期2021年1、2月合刊
佛說四十二章經(一之四)
如果是個自了漢,最多成就阿羅漢;如果自己得到利益,還願意去幫助更多的人,就是菩薩。
- 出處:紅塵甘露期數:361期2020年12月
361期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
六種震動:1.動、徧動、等徧動。2.起、徧起、等徧起。3.踊、徧踊、等徧踊。4.震、徧震、等徧震。5.吼、徧吼、等徧吼。6.擊、徧擊、等徧擊。如是六種:動、起、踊三者是形相。
- 出處:紅塵甘露期數:361期2020年12月
大乘起信論 體用相境(一)
這些年來我一直有個這麼的看法:一個完整的佛法必須要具備體、用、相、境四個條件。為什麼?因為唯有這四個條件完全能把握,才能完成因緣法則,也才能達到圓滿、零缺點的境界。
- 出處:紅塵甘露期數:361期2020年12月
佛說四十二章經(一之三)
所謂棄髮,就指從生下來開始長的頭髮,一直到要出家,把那個頭髮剃掉,捨棄父母給的、賜予的頭髮,是棄那個髮;天天剃頭不叫棄髮,只是理髮。
- 出處:紅塵甘露期數:360期2020年11月
360期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
佛子!此菩薩應勸學十種廣大法。何者為十?所謂說一即多、說多即一、文隨於義、義隨於文、非有即有、有即非有、無相即相、相即無相、無性即性、性即無性。
- 出處:紅塵甘露期數:360期2020年11月
大乘起信論 能生與所生的內容
我為什麼有時這麼講,「當業報顯現的時候,要歡歡喜喜去承受」,也就是業一定會生,怎麼樣使它在生的中間,透過修養而消失呢?絕不是說,一個業顯現就受報了,就沒有事了,因為「無間」的本身,不是單一的東西。